凶猛掠食恐龙化石出土:体型与暴龙相当
艺术家的想象图,索伦龙Sauroniops正在掠食年幼的棘龙,其余的棘龙四散奔逃 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一种新的掠食性恐龙被命名为Sauroniops pachytholus,在希腊文中其意思为“索伦之眼”。顾名思义,这个名字来源于《魔戒》电影中的魔王索伦。索伦龙(暂译)Sauroniops的化石2007年出土于摩洛哥的东南部,科学家认为它们曾在约9500万年前残酷统治着北非。
谢子龙代表:算算“难以承受”的“五险一金”账
“长沙市某餐厅经理小李,月均工资2500元,需拿出8%的养老保险、2%的医疗保险、1%的失业保险以及12%的住房公积金,总计575元,最终拿到手1925元”;“药店员工小刘月工资3932元,企业交保险金29.8%为1160元,个人交
揭秘史前海洋巨型恐龙:撕咬能力比暴龙强四倍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古生物学家在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发现了一种大头、大胃、长有四个桨状肢的巨型海洋爬行动物化石。2009年,媒体公开报道称,这种庞然大物的撕咬能力比暴龙还要强四倍。这一报道在当时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人们将这种动物称为“终极掠食者”。
古生物学家论断霸王龙能够看到静止物体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格兰特博士对阿里纳说道,如果我们不动的话恐龙就看不到我们 在电影中霸王龙逃了出来并且袭击了电影中的一群人,格兰特对阿里纳说道:“不要动,如果我们不动的话它看不到我们。”果然不出所料,在他说完之后恐龙从他们面前跑过而且没有留意到他们。那是什么原因,编剧迈克尔-克莱顿在《侏罗纪公园》剧本中解释称两栖动物的DNA能够帮助它们发现从视野前经过的生命。
史前噬人巨齿鲨或取代霸王龙成终极捕食者
恰帕吉略教授创作了这幅噬人巨齿鲨的生活景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巨型噬人巨齿鲨,这种史前动物曾长期统治地球的海洋。此前被人们认为是居于食物链顶端的霸王龙与其相比也要略显逊色。 霸王龙或许不能再被称为终极捕食者了,有一种史前噬人巨齿鲨将会取代霸王龙的这一称号。
2013年诺贝尔奖预测:甲基化发现者可能获奖
离宣布2013年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名单只有一个多星期了。日前,汤森路透宣布了今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的得奖名单,用以预测哪些成果出众的获奖者有望夺得诺贝尔奖。汤森路透利用他们专有的“Web of Science?”研究与引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的研究者。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蚂蚁DNA甲基化与其社会等级分化之间的关系
2012年8月22日,由纽约大学医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蚂蚁DNA甲基化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细胞》的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
变色龙为什么变色?
变色龙拥有的神奇变色能力一直令人迷惑不解,然而3月10号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篇文章揭开了变色的秘密。科学家发现变色龙可以通过调整皮肤下的一层特殊细胞来快速变色。相比于乌贼和八爪鱼的变色,变色龙不是通过改变皮肤细胞内色素的聚积和分散来变色。有意思的是这种蜥蜴是通过皮肤结构的变化来改变光在皮肤上的反射。 为了研究这种爬行动物的变色能力,研究者研究
Molecular cell:去甲基化酶也能促进泛素化,到底怎么回事?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徐彦辉研究小组在著名国际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2同时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LSD2能够依赖其泛素连接酶活性促进O-GlcNAc糖基转移酶降解,从而发挥抗肿瘤功能。
Nature immuno:甲基转移酶EZH2核外也有新功能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甲基转移酶EZH2不仅在细胞核内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核外也能够通过对底物蛋白的甲基化影响生物过程和疾病发生。这项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EZH2介导的甲基化修饰在细胞质中新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