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高效协同抗菌性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鞠建华研究员团队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灰绿霉素和绿灰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构以转运蛋白基因sgvT2为中心,上游区段负责绿灰霉素合成、下游区段负责合成绿灰霉素的域,在两个区段外则是调控基因和抗性基因区。
生物酶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已由国家统计局发布。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的。目录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七大部分。
在线研讨会: 生物制药完整解决方案之一次性使用系统解决方案
会议简介 生物制药行业对生产工艺中物料在不同洁净级别的转移要求非常严格,以前被广泛使用的传递窗已不能满足新版GMP对工艺安全和验证方面的标准。专利设计的BioSafe无菌传输端口已经在欧美有8年以上的广泛应用,配合多种规格的无菌传输袋,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便捷的物料转移操作方法。
Methods Ecol Evol: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法
近期,昆明动物所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ECEC)的研究人员结合metabarcoding、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建立了一套环境科学研究的“生态—信息学(eco-informatic)”全新模式。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Metho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
2013年度NSFC与NSF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项目申请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3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实现对不断变化环境下生物多样性关键方面的综合理解,并探索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些未知领域,填补人类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可能存在的空白。
基因多样性预示H7N9病毒变异能力较强
4月22日,一项新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H7N9病毒的基因多样性与之前在欧洲出现的同为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相当,这或许预示着病毒发生变异的能力较强,其未来可能的变异情况值得警惕。
JACS:雷晓光等揭示新型原创性的生物正交反应
2013年3月2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雷晓光实验室在 J. Am. Chem. Soc.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A Bioorthogonal Ligation Enabled by Click Cycloaddition of o-Quinolinone Quinone Methide and Vinyl Thioether”的文章(http://pubs.acs.org/doi/pdf/
帝人改良植物性生物聚碳酸酯树脂技术,提高耐热性及耐冲击性
帝人公司日前改良了植物源生物聚碳酸酯树脂产品“PLANEXT”的技术。通过改变分子设计,使得耐热性及耐冲击性比以往的PLANEXT有了提高,解决了与用石油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相比所存在的问题。改良型产品名为“PLANEXTD-7000”。 PLANEXT是环保型树脂,植物成分高达70%,所用的原料是用从玉米粒等中提取的淀粉制成的一种化合物异山梨醇(Isosorbide)。
一次性的生物反应器目前最大规模是2000L:仍存局限
上海 2013年5月21日 电 /生物谷BIOON/ --5月14日,生物制药周在上海张江举办,会议期间生物制药过程的一次性使用技术再次被与会者关注,展开了以《单次使用系统(Single-use)》为题的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中,来自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刘世高博士作为国内首批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企业代表分享了一次性技术的好处:更好、更便宜、更快速。
生物谷在线研讨会:生物仿制药开发与生产的关键性战略要素
上海 2013年5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 5月8日,生物谷在线研讨会平台直播了"生物仿制药开发与生产的关键性战略要素"。在快速发展的生物仿制药领域,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缩短上市时间,向市场提供安全的产品等是这一行业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