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沈阳生态所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Ann Bot:荒漠植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响应规律
在养分增加的条件下,不同类型荒漠植物生长速率均有所提高,而短命植物生长速率增加更为显著。短命植物的根冠比对养分变化响应比一年生长营养期植物更敏感。
Ecol Eng:鲁静等在滇池自然生态修复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鲁静等人在国际权威工程和环境杂志Ecological Engineering发表论文"Using sediment seed banks and historical vegetation change data to develop restoration criteria for a eutrophic lake in China"...
Ecol Eng:刘贵华等滇池自然生态修复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Ecological Engineering刊登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刘贵华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Using sediment seed banks and historical vegetation change data to develop restoration criteria for a eutrophic lake in China。
Chinese Sci Bull:藤本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很重要
中科院西双版纳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学研究组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Doi: 10.1007/s11434-011-4690-x)上发表的文章表明,藤本植物由于不需要构建强大的支撑器官,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得它们可以将资源分配到光合和运输器官。与乔木的叶片相比,藤本植物的叶片通常寿命较短,而且养分含量较高,同时其凋落叶易于腐解。
PNAS:陈欣等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的生态机制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延续了1200年,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浙江大学陈欣教授研究团队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揭示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及资源的互补利用是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的重要生态学机制。
PNAS :蛇与灵长类动物生态关系复杂
一项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报告"Hunter–gatherers and other primates as prey, predators, and competitors of snakes"说,蛇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关系的历史悠久而且很复杂,其中灵长类动物是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