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2月内共退运19批美国转基因进口玉米
质检总局已通知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进口粕类饲料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如检出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品系,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木豆基因组破译加速育种发展
2011年11月7日,由国际半干旱地区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主导,美国乔治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美国国家基因组资源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木豆基因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
杂交玉米百年史
1911年,美国遗传学家沙尔提出玉米的杂交理论“显性假说”:显性基因表达优良性状,隐性基因表达不良性状,在杂交后代,显性基因遮盖了隐性基因,使优良性状尽可能表达,不良性状不得表达,所以具有生长优势。理论指导实践,杂交玉米已有百年历史。 杂交玉米的种子只能种一代,那么推广杂交玉米就需要年年大量制种。用两个自交系杂交制成的种子叫单交种。
HortScience:李义等育种消除植物“火焰卫矛”侵略性
“火焰卫矛”是广受欢迎的园林观赏植物,不过由于具有很强的入侵性,这种植物在美国多个州被列入“黑名单”。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培育出一种无籽火焰卫矛新品种,在保留火焰卫矛鲜红夺目特性的同时,消除了其入侵自然栖息地的能力。 这种火焰卫矛是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转基因植物中心主任李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培育的。
Plant Cell:玉米减数分裂研究取得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是如何相互识别在植物的研究工作相对发表文章较少。虽然功能上是保守的,但不同物种的同源染色体配对起始及机制可能不同。 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减数分裂及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该研究组以玉米减数分裂突变体及含有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植株为材料,发现着丝粒配对先于端粒的bouquet并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其重要作用。同源染色体配对起重要作用的是着丝粒的活性而不是着丝粒的特异序列。
Biodeter & Biodegr:刘小风等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获突破
玉米秸秆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在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该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
欧盟批准3种转基因玉米上市
CBOT玉米行情评述:因EPA下调美国生物燃料目标,玉米期货收跌
Nat Commun:“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