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比较研究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组

这项比较基因组研究(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与包括黑猩猩、小鼠和狗在内的29种胎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对比)识别出4.2%的人类基因组是受演化选择限制的,并且为这些受限制的基因中大约60% 的基因赋予了一个潜在的功能。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演化特征,为了解编码和非编码功能基因组元素、RNA结构家族的候选对象以及基因组组织和演化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线索。

2012-11-19

Nature:变化条件下哺乳动物的体温控制

除了体温每天的节律性变化外,哺乳动物还能防止它们的核心体温因天气寒冷而降低。

2013-11-21

PNAS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 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2012-11-18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

2012-11-18

英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再生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操控单个蛋白,实现了年老实验鼠的胸腺再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的再生。结果表明,再生器官与年轻老鼠体内的器官拥有同样结构。研究人员在4月9日出版的《发育》杂志上指出,最新研究有望为免疫系统受损和胸腺发育相关的遗传病患者提供新疗法。

2014-04-22

PLoS One:蒋学龙等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hylogeographic Study of Apodemus ilex (Rodentia: Muridae) in Southwest China,”,文章中,作者在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得新进展。

2012-11-18

Science:化石反映了一种掌握了新技巧的古老哺乳动物

和大多书的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一样,Rugosodon eurasiaticus在夜间活动。 研究人员说,一件来自中国的有1.6亿年历史的啮齿类样动物的化石就多瘤齿兽——这是在化石记录中进化最成功而且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哺乳动物世系——的进化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2013-08-16

Nature:早期哺乳动物在分类上的复杂性

有关来自中国侏罗纪(距今约1.60亿-1.65亿年前)的两个新发现的化石的独立报告,产生了对哺乳动物起源的相互冲突的重建结果。Haramiyids是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奇特的、高度衍生的、与啮齿类动物相似的牙齿。由于这一点,它们过去一直被认为与“多瘤齿兽类”是同类,后者是一类体型较大的、高度成功的、与啮齿类相似的哺乳动物,直到始新世才灭绝。

2013-08-08

Science:研究者揭示哺乳动物独特的耳朵

一种针对哺乳动物耳朵的新观点可帮助解释为什么人类更容易发生耳部感染和听力丧失。研究人员发现,哺乳动物的耳部发育涉及到上皮细胞的破裂并且该细胞会被一种完全不同的细胞类型所取代。这些发现表明这一过程可能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者Hannah Thompson 和Abigail Tucker用转基因小鼠来追踪耳内的这2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发育。

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