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生物电活性或帮助大脑形成思维和记忆力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来自MIT和波士顿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网络帮助机体形成想法以及机体想法可变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系列的神经元,其可以通过互相摆动来编码特异性的大脑行为。这项研究揭示了有意识地思考的本质或许是有节律发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11月21的国际杂志Neuron上。
J Experi Med:新型免疫混合制剂可增强NK细胞抵御癌细胞的活性
2012年1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然杀伤细胞,或者称为NK细胞,其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抵御癌症。但不幸的是,这些细胞可以很快失去攻击性,因此其并不能抵御实体瘤。近日,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包含三种不同免疫调解剂的混合物,免疫调解剂可以使得NK细胞长时间处于激活状态。
Nat Chem Biol:筛选出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的活性化合物
2012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斑马鱼,当其肝脏产生葡萄糖的时候,其就会由半透明变成绿色,这或许帮助研究者来鉴别调节整个机体代谢的化合物,或许也可以保护肥胖小鼠免于代谢性疾病的困扰。
PLoS ONE:人工培养的迷你大脑或表现出更强的活性
2012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神经元在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会在缺乏外部刺激物的情况下,有规律地表现出一些主要活性,在这个阶段,神经元会进行很少的学习行为,因为其神经元网络并不够成熟,并不能够完成记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项研究由特文特大学的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Bioinformatics:中国科学家在预测抗癌药物活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癌症是目前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超过720万人。而在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也超过了170万。因此,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是科学界和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但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筛选抗癌药物具有花费大、时间长的特点。以小分子为例,现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超过了1000万个,因此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从这1000万个化合物中筛选药物小分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J Materi Chem:潘浩波等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筹)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攻关小组近期在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 生物材料的降解会在局部营造一个不同于生理条件的微环境,这时材料周边pH值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同时发现碱性微环境对成骨意义重大。
:VEGF在肿瘤中的非促血管生成活性
据6月15日,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恶性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不仅是促血管生成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VEGF / VPF或VEGF-A)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靶点。然而,很少有研究工作涉及VEGF不依赖于其促血管生成活性的那部分功能。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徐国彤等发现雌激素受体和ARNT1的活性域2的结合点位置
2012年1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 Science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Binding of the ERa and ARNT1 AF2 domains to exon 21 of the SRC1 isoform SRC1e is essential for estrogen and dioxin-related transcriptio
诺维信成功开发高活性微生物助力绿色生物化工品
诺维信执行副总裁Thomas Videb 引领生物创新的世界先导诺维信公司培养出一种真菌,通过生物发酵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为基于为利用可再生原料制取苹果酸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苹果酸可作为食品增味剂,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化学衍生品,用于塑料、聚合物和树脂产品的生产。诺维信通过技术授权,帮助生产商高效生产可再生原料苹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