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ecular Plant:首次揭示植物一天中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理,助力籼粳杂交育种

华南农业大学庄楚雄研究员/周海研究员团队从转录组中筛选到一个在水稻浆片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DFOT1。

2022-04-27

Science Advances:解析植物维管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科研论文,揭示了一种之前未被发现的维管束特异的免疫机制,为研究植物维管束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免疫通路,也为提高作物对维管束病原菌的抗病性提供了潜在新途径。由于维管束抗性研究的困难,通常由细菌或真菌专化侵染植物的维管系统从而影响

2022-03-15

Cell Reports: CYTH2是开发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有吸引力的靶点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野生鸟类、家禽和人类的呼吸道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千起疫情。IAV的季节性流行和间歇性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构成重大威胁,造成大规模死亡。

2022-04-24

Plant Physiology:研究揭示植物光合作用光适应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迟伟研究组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植物生理学等多种技术手段,揭示出一种植物光适应的新机制。科研人员以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筛选到一个对高光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nadk2。

2022-04-08

高原植物系统发育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地质历史最年轻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的美誉。青藏高原的隆升和第四纪时期剧烈的气候震荡对该区域内物种的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影响全球生态格局。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生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探索物种适应性进化、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对第四纪冰期的响应等科学问题

2022-03-25

脂质过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巨噬细胞焦亡

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溶解形式,其特征是细胞质肿胀,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焦亡是由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引起的。

2022-03-25

Genomics:揭示植物干旱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在国际主流期刊Genomics(IF=5.736)上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PK cascade genes in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reveals SbMPK14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rou

2022-03-18

Nature Plants:研究揭示植物幼年期跨代重置的稳健机制

 多细胞生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普遍经历发育阶段的时相转变,其中,幼年期阶段的存在对于避免与成年个体进行生殖竞争,或为繁殖后代积累足够的物质和能量均具有关键意义。与动物不同,植物的生殖细胞或合子均源自成年期体细胞,因此在植物的世代交替中必须经历幼年期的重置过程,而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解析。此前研究发现,植物中microRNA156(miR15

2022-03-24

Adv Nutrit:基于植物的Ω-3脂肪酸或能增强机体的心脏健康并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Ω-3脂肪酸的主要基于植物的版本—α-亚麻酸(ALA)或有益于机体心脏健康并能降低那些并不摄入海产品的人机体患心脏病的风险。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