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或可改变这一现状
掉发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而科学家们早在80年代就指出通过冷却患者的头皮,能够有效避免化疗过程中头发掉落的问题。2015年,一种叫做DigniCap的冷却设备被FDA批准用于女性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
张志新教授: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新技术
上海2017年3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3月1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肿瘤免疫+研讨会在上海粤海饭店隆重召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张志新教授发表了《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新技术》的精彩演讲。张志新教授为**第十一批“**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终身教授。
PLoS Comput Biol:利用新技术鉴别出引发心脏病的元凶
最近,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赫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来鉴别心脏中不规则的电风暴波(electrical 'storm waves'),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该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心脏病的新型疗法提供帮助。
新技术能生产大量听觉细胞
内耳中微小的声音感觉细胞(毛细胞)的丧失会导致听力消失,全世界有至少5%的人受此困扰。毛细胞无法自我再生,而过度噪音、药物、感染和年龄增长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这种细胞死亡。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在《细胞-通讯》
世界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可用于癌症早筛及溯源
一周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鹍教授刚在《Nature Methods》发表了评论性文章,就全球最新的单细胞分析方法做了点评。昨日,张鹍教授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上发布最新力作,世界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
PNAS 新技术揭示蛋白如何稳定细胞膜
为了承受外部机械应力并输送不同的物质,细胞需要调整其细胞膜,最新研究显示,细胞通过细胞表面一种叫做小窝的小缺口完成这个过程。为了稳定细胞膜,细胞使用了一种叫做EHD2的蛋白,可以通过这个蛋白控制小窝的封闭失活或者开口活化状态。这项由瑞典优密欧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最新发现近日发表在PNAS上。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赵方庆团队发表环形非编码RNA识别新技术
2017年2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Circular RNA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ed matching”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环形RNA的识别存
8000万美元之后,复星医药或加码1.4亿美元引入新技术
1月16日,复星医药举行与Kite Pharma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宣布将与Kite Pharma在华成立合资企业,引进其癌症治疗技术和产品,为中国淋巴癌患者带来全球领先治疗手段。稍早之前,复星医药公告称将投资不超过8000万美元
Nat Methods:新技术可实现对机体5D成像 或助力疾病诊断和治疗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成像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够帮助寻找重要的生物学分子(疾病迹象),同时还能够帮助快速分析研究这些分子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种名为超光谱矢量分析(Hyper Spectral Phasor analysis,HySP)的技术或能利用手机图片来帮助诊断和监测疾病。
《自然》子刊: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微纳观测新技术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发出具有实时视觉反馈能力的扫描微透镜超分辨成像技术(Scanning Superlens Microscopy, SSUM),该技术无需荧光染色和激光激发,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打破光学衍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