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草两种花型的传粉生物学和生殖隔离研究获进展
自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概念以来,物种形成就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殖隔离则是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步骤,也是物种得以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在植物中生殖隔离也可以依其机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划分为传粉前隔离和传粉后隔离。目前,关于兰科植物种间生殖隔离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欺骗性传粉的类群(性欺骗和食源性欺骗)中,而在约占兰科植物总数三分之二的非欺骗性类群中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
动物实验揭示驱动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在动物界,雌性动物的抚育对于幼崽的存活至关重要。刊登在新一期美国《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雌鼠将幼鼠抱回自家窝里的“本能”源自一种特定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此前研究就发现,大脑中“内侧视前区”区域是与母性行为相关的重要区域,但对其中的具体神经信号机制并不清楚。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林大宇团队在这次的新实验中,考察了雌性小鼠同自家和别家“鼠宝宝”互动时其大脑“内侧视前区”的活动。结果发现,
肉苁蓉生殖保护研究取得突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小莺教授团队历时6年,对中药肉苁蓉的生殖保护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团队在前期以人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常作为增塑剂而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具有雄性生殖发育毒性)作为雄性生殖损伤的诱导物,模拟双酚A对机体的病理、毒理作用,建立了致生殖损伤的药理模型,在生理及病理模型基础上证明肉苁蓉醇提物可显着提高精子的能动性、精子数量、精子活性并降低精子的畸形率;提高睾酮生
揭示蛋白GDV1诱导疟原虫进入有性繁殖
2018年3月22日/生物谷BIOON/---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导致的。疟原虫在人类血液中无性繁殖,从而导致慢性感染和所有与这种破坏性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在每一轮繁殖过程中,一小部分疟原虫发育成非分裂的配子体(gametocyte),用于有性繁殖。配子体对蚊子具有传染性,因而促进疟疾传播给其他人。理解疟原虫如何控制它的配子体生产对促进开发能够阻止疟疾传播的治疗性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疟原虫如何激
神经元也有性别?还可以控制神经元的反应,从而控制行为!
2018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学性别如何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并使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发现将为揭示不同性别在神经发育、行为和对疾病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带来曙光。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尽管本质上雌雄的神经系统是相同的
Science:人类行为或更早复杂化
根据3月15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3篇论文,非洲东部早期人类制造先进工具并且展示出其他复杂行为的时间比此前认为的早上万年。同时,这些进步同重要的气候和景观变动相一致,或者说可能是由后者驱动的。最新证据来自肯尼亚南部的奥洛戈赛利叶盆地。在那里,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了最远追溯至120万年前的现代人类的古代近亲踪迹。在该盆地收集的证据表明,早期人类在约32万年前的某个时间段经历了一系列深远的变化。他们放弃了
AJHG:利用吸烟行为可以鉴定调控血压的基因
2018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学家们利用新型技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分析,风险了数十个影响血压的遗传多样性位点。通过对吸烟行为影响血压的遗传机制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新的遗传区域,并且证明了以往已经被发现的遗传位点的影响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研究者们称这一发现能够
高血压新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吸烟行为确定调节高血压的关键基因
【研究人员利用吸烟行为来识别调节血压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一项技术,为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分析打开了大门,研究人员发现了几十种影响血压的新遗传变异。科学家们发现了新的基因区域,并通过观察吸烟行为,证实了许多已知的基因区域的作用,吸烟是影响血压的许多生活方式因素之一。该研究由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发起,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它的发现可能最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J Neurosci:“心理”疗法治疗大鼠行为障碍的神经学机制
2018年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认知行为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