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届中国智能制药2025峰会

首届中国智能制药2025峰会伴随中国健康产业内需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制药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装备制造业则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为了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等计划的号召,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智能制药装备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将于11月14-15日在厦门召开成立大会,并举办"首届中国智能制药2025峰会"。专委会旨在汇聚中国制药与健康产业各方力量,提升中

2017-11-02

国家健康基地鼓励引导企业走互联网+、智能制造之路,形成竞争新优势

“智”绘健康产业“未来简史”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第十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将于11月9-10日在中山市举办。本届中山论坛将以“健康中国,湾区先行”为主题,在健康中国2030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利好下,将联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通过举

2017-11-08

人工β细胞智能调节血糖水平 有望引领糖尿病治疗新方式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C)和北卡州立大学(NCSU)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顾臻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人造β细胞,可以根据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释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和某些2型糖尿病需要长期进行痛苦和频繁的胰岛素注射或使用机械的胰岛素泵。相比于这两种方式,来自顾臻团队的人造β细胞是一种更有利于病人的选择:当葡萄糖水平升高时,人造细胞会自动释放胰岛素到血液中。这些“人造β细胞”

2017-11-06

人工智能可以诊断结肠直肠癌 准确率达86%

AI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预测心脏病、侦测老年痴呆症。新研究告诉我们,AI可以用来诊断癌症。日本研究人员找到一套方法,可以用AI诊断结肠直肠癌肿瘤,在肿瘤变成恶性肿瘤之前就能发现。怎么做到的?研究人员用3万多张照片组建一个数据库,里面有癌细胞照片,也有癌化之前的照片,然后他们用AI寻找二者的差异。机器学习将图片处理完成之后,研究人员输入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照片,

2017-10-31

穿戴弹性光纤可精密跟踪身体运动

 随着各种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对于各种可穿戴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些传感器可以贴合于身体也可以整合到衣物内,使得运动员可以更好地监测他们的运动,而理疗专家可以用于帮助患者的康复,也可以帮助电脑游戏和动画做出精细的动作捕获,帮助工程师建立可以做柔和触摸的机器人,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实时健康监测设备。其实,想要精确的捕获人体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手、脚、身体的各个部分、面部表情等,很多时

2017-10-17

雅培推出兼容智能手机的植入心脏监护仪

 FDA近日批准了雅培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兼容可植入心脏监护仪(ICM), Confirm Rx。这是在美国获批的首个同类设备。它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另一种监测和诊断异常心律的方法。这款ICM可以通过手机的应用程序将数据按照预设的时间表发送给医生,而无需使用庞大的医疗设备。植入体内后,该款ICM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它通过蓝牙将心律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患者可以使用应用程序myMerlin

2017-10-24

科学家使用人工智能改善早期乳腺癌诊断

 每年,仅仅在美国就有40,000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当癌症在早期阶段得到发现,它们往往就可以被治愈。乳房X光检查是一个最佳的可选诊断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它经常会得到假阳性的结果,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常见的导致假阳性的原因称之为“高风险”病变,在X光检查上看上去非常可疑,而生物活检中也能看到异常的细胞。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会通过手术去除病变;然而,在90%的情况中病变是良性

2017-10-24

不以人类为师的阿尔法狗,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对话提供“窗口”

1997 年国际象棋神话卡斯帕罗夫输给计算机后,围棋成为人类的最后尊严。在大多数人看来,计算机想要在围棋领域打败人类,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AlphaGo 的出现,直接击碎了这一想法。2016 年,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团队发布 AlphaGo,并在以 4:1 的成绩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震撼全球。战胜李世石的这版 AlphaGo,参考学习了大量的人类专业棋手的

2017-10-19

苏州纳米所多功能超疏水智能涂层研究获进展

超疏水界面,是指水与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如生活中常见的荷叶和水黾科昆虫的腿部。制造人工超疏水表面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防水、自清洁、减阻以及选择性吸收等领域,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稳定性、灵活性、实用性仍是超疏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将超疏水材料与可穿戴柔性传感应用相结合的超疏水智能涂层未见报道。针对以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珽团队构

2017-10-14

同济大学刘琦、曹志伟获得2017年度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17年9月30日,2017年度中国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完成。同济大学教授刘琦、曹志伟申报生命科学和智能科学交叉方向奖项: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和药物小分子的设计及功能研究” 获得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