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发现,强力产ILA的肠菌联合菊粉,可以减少神经炎症和Aβ积累,改善相关认知障碍

临床前A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色氨酸代谢基因发生变化,ILA的生物合成减少。补充具有强产ILA能力的Lactobacillus suilingensis联合菊粉,可以有效提高AD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2025-07-15

Neuron:李红杰团队揭示病中Aβ42与Tau蛋白的全身性差异影响——揭示了AD的全身性病理机制

利用全生物单核RNA测序技术,首次在果蝇AD模型中系统比较了两种关键致病蛋白——Aβ42和Tau——对全身不同组织的差异化影响。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D的全身性病理机制,还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5-18

Alzheimers Dement:基于网络的分析揭示了病中引起神经炎症的小胶质细胞如何形成

该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小胶质细胞培养皿实验中验证了他们的计算预测,他们在实验中表明酮咯酸阻断了一种称为I型干扰素(IFN)信号传导的免疫过程。

2024-12-27

科学家发现,在病患者体内,α-突触核蛋白会加速Aβ诱导的tau病理进展

相较Aβ阴性参与者,α-Syn病理在Aβ阳性参与者中更为常见,且其阳性率会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2025-04-05

《自然》子刊:深圳湾实验室/复旦团队发现,血浆p-tau217在中国人群中也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这项研究在3个独立队列中对多个血浆tau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了评估,证实了p-tau217是最先随AD病理发生变化、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与此前的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

2025-07-01

《神经学》:p-tau又赢了!在早发性或非典型性痴呆症患者中鉴定,血液p-tau217较FDG-PET准确性更高

[18F]FDG-PET和血浆p-tau217在鉴别参考标准AD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异性(均为70%),但是血浆p-tau217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总体准确性。

2025-01-06

研究发现:薄荷的香味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降低大脑炎症因子水平,甚至延缓的认知衰退!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薄荷醇暴露和 Treg 细胞阻断对 IL-1β 的影响,发现二者均可使 IL - 1β 减少,进而起到改善认知能力的作用,凸显了气味作为治疗手段的巨大潜力。

2025-04-24

Cell Genomics:结合孟德随机化与AlphaFold3发现蛋白标志物及其三维结构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全球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对患者造成认知、情绪及生活能力的全面退化,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和生活压力。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

2024-12-11

《神经元》:迄今最大规模研究新发现1164个与相关的脑脊液蛋白,并构建出精准区分AD患者与健康人的预测模型!

研究运用机器学习开发了一种高准确性的AD生物标志物预测模型,可以精准区分AD患者与健康个体,并预测AD生物标志物阴性个体(即没有Aβ也没有tau蛋白聚集)未来进展为AD的风险。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