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Ecology: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昆虫对农药耐受性
9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研究组在Molecular Ecology杂志发表 Gossypol-enhanced P450 gene pool contributes to cotton bollworm tolerance to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的研究论文。
奇特昆虫长有超长脖子 堪称昆虫界的长颈鹿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马达加斯加岛上生活着一种奇特的昆虫——长颈象鼻虫,它长着长长的颈部,而身体相比之下却很小,然而长颈部并不是帮助获得食物,而是与同性进行争斗,赢得雌性的芳心。雄性颈部的长度通常是雌性的2-3倍,也用于构建巢穴。多数的象鼻虫身体上覆盖着红色翅膀外壳,尽管它们看上去较为凶猛,却不会危及人类。
Science:昆虫通过植物防御影响植物的遗传结构
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植物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报告说,正如餐馆的老主顾对多样化食物的偏好带来了各种菜单,吃植物的昆虫的偏好也在维持和影响在一个地理区域的宿主植物的遗传变异方面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这项涉及蚜虫和花椰菜样的科研植物拟南芥的新研究首次提供了可测量的证据,表明这个选择过程部分是由多种天敌施加的压力驱动的,其方法是迫使它们创造出多样的天然防御手段从而避免被吃掉。
Science:最新发现首种“齿轮昆虫” 腿部齿轮协调弹跳
据国外媒体报道,机械齿轮普通存在于日常用品中,从手表至汽车发动机,但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齿轮”结构最早源于自然界。 一种叫做“伊苏斯虫(Issus coleoptratus)”的昆虫,擅长在植物之间跳跃,被认为是自然界首个具有功能性齿轮结构的生物。该昆虫后腿的咬合齿轮结构有助于它的腿部同步跳跃。
B:受精卵的防水功能使得昆虫征服陆地
2013年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荷兰莱顿大学的Maurijn van der Zee 和他的同事通过基因的方法移除红色面粉甲虫(赤拟谷盗)胚胎中的卵膜的实验,表明昆虫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卵膜——一种防水膜,保护胚胎在受精卵内安全的生长发育。这对对防止昆虫胚胎被水淹死乃至全部灭绝灭绝或是至关重要的。
Methods Ecol Evol: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密度估计新方法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戈峰研究员带领的种群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估计新方法。
新西兰发现世界最重昆虫 体重达71克超过麻雀
美国自然爱好者马克-莫菲特在新西兰的一座偏远岛屿发现了世界上体重最大的昆虫。这只昆虫是一只沙螽,外形与蟋蟀类似,重量达到71克,超过一只麻雀。 在新西兰的小巴里尔岛,美国前森林公园护林员马克-莫菲特发现了这只巨型沙螽,体重位居所有昆虫之首。
昆虫微距特写:美丽蜻蜓拥抱晶莹露珠
这些令人惊叹的图片显示出通常只有毛绒绒的小动物才有的美丽。这些是微距照片,图片中的目标物通常比实际情况要大一些。 一只蜻蜓栖息在一根树枝上,两腿之间积聚了一滴露珠 sympetrum fonscolombii是欧洲南部的一种土生土长的蜻蜓,近几年它已经扩散到英国和爱尔兰 一只苍蝇被困在一团粉色毛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