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全球变暖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据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昆虫物种在欧洲的分布取决于昆虫的身体颜色和环境温度。这些结果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昆虫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潜在手段。
Biol Invasions:卢新民研究组植物与天敌昆虫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由于逃逸了原产地具协同进化历史、专一性天敌的调控,外来植物改变资源分配策略,将部分原本用于防御的资源用于生长,取得相对于本地植物较强的竞争优势,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是,伴随入侵时间推移,一些本地天敌将在入侵植物上聚集,建立新的植物-天敌互作关系;同时,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植物专一性天敌,重新构建植物-天敌互作关系,因而外来植物逃逸天敌调控只是暂时的。
Science:最新发现首种“齿轮昆虫” 腿部齿轮协调弹跳
据国外媒体报道,机械齿轮普通存在于日常用品中,从手表至汽车发动机,但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齿轮”结构最早源于自然界。 一种叫做“伊苏斯虫(Issus coleoptratus)”的昆虫,擅长在植物之间跳跃,被认为是自然界首个具有功能性齿轮结构的生物。该昆虫后腿的咬合齿轮结构有助于它的腿部同步跳跃。
Methods Ecol Evol: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密度估计新方法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戈峰研究员带领的种群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估计新方法。
B:受精卵的防水功能使得昆虫征服陆地
2013年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荷兰莱顿大学的Maurijn van der Zee 和他的同事通过基因的方法移除红色面粉甲虫(赤拟谷盗)胚胎中的卵膜的实验,表明昆虫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卵膜——一种防水膜,保护胚胎在受精卵内安全的生长发育。这对对防止昆虫胚胎被水淹死乃至全部灭绝灭绝或是至关重要的。
Zootaxa:发现网蝽科昆虫新种
网蝽科(Tingidae)包括微小至小型的昆虫,体长一般为3.0-4.0mm,最大者可达7.0mm,小者只有2.0mm;因其头胸背面、前胸背板和翅上有许多网状花纹而得名“网蝽”。该类昆虫体小,肉眼不易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独特的美丽。
PLoS One & Syst Entomol:昆虫形态学三维重建方法的建立于应用
昆虫形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一直在昆虫分类学、昆虫系统学及昆虫胚胎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地被引入该领域。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因其可以真实而直观的反映动物体的空间形态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动物形态学研究领域。
国内唯一昆虫研究中心落户上海
中国首个昆虫研究中心近日在上海金桥正式启动。 中心占地约300平方米,拥有昆虫培养室、准备室、测试实验室以及昆虫饲养研究室。在该中心,昆虫将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以及质量控制下得到培育,以便研究人员更连贯和准确地对这些昆虫进行研究。此外,不同规模的测试中心能够模拟各种不同的家庭环境,例如卧室或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