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用科学报国,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人物介绍】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曾获国
施一公等在《科学》发文报道酵母剪接体三维结构
2016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于《科学》(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Research Article),题为《酵母剪接体处于第二步催化激活状态下的结构
施一公团队90后直博生3年发5篇Science的艰辛与幸福 | 专访特奖得主万蕊雪
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震惊了学术界。2016年1月8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长文
施一公手把手教你写论文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笔者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
名师出高徒: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本文整理自仪器信息网,中国教育报,大河网导读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9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
冷冻电镜+清华大学=7篇Cell、Nature、Science | 附施一公院士最新综述
每天关注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等顶级期刊是小编的日常工作之一。近两年,小编发现,除了“魔剪”CRISPR,冷冻电镜也是这些期刊的“常客”。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清华大学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冷冻电镜+清华大学=CNS”这个公式虽有点夸张,但也不是毫无根据。
高福、施一等在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Contribution of intertwined loop to membrane association revealed by Zika virus full-length NS1
施一公教授课题组《科学》杂志连发两篇重要突破
剪接体是一类大型复合物,能将RNA中的内含子模板移除,并将外显子序列连接起来。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科学》杂志上“背靠背”刊登两篇重磅论文,首次获取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
施一公:科技创新需要责任和勇气
昨天(8月14日)晚间,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全文如下:亲爱的青少年同学们:首先,作为一名身处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我热烈地欢迎大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