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恩替诺特可显著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膀胱癌的抗肿瘤反应

2021年8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疗法中加入实验性药物恩替诺特(entinostat),可以大大促进癌症缓解。这种方法显示出如此的前景,以至于它已经在一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进行测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16日在线发表

2021-08-23

Trends in Immunology:解码多层随机抗病毒IFN-I反应的动力学

I型干扰素(IFN-I)反应最初被认为是在抗病毒免疫中起作用,但现在IFN-I被普遍认为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如抗肿瘤反应、自身免疫表现和抗菌防御。鉴于这些关键作用,在体外、离体和体内病毒感染后,却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开始产生IFN-I。该研究强调需要创新的单细胞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进一步揭示、理解和预测IFN-I系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的复

2021-08-20

研究发现免疫应激抑制肉鸡生长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单胃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揭示免疫应激抑制肉鸡生长的分子机理,为深入了解免疫应激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据郑爱娟副研究员介绍,在集约化规模养殖中,肉鸡经常遭受环境胁迫以及诸多应激挑战,动物应激反应会

2021-07-22

Nat commun:应激诱导的分泌自噬通过增强MMP9的分泌来促进细胞外成熟

过度或长时间的压力会对体内平衡造成威胁。为了适应压力,从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到分子通路的激活,几种策略最终导致生理和社会反应的改变。

2021-08-04

Nature Cell Biology:发现神经元线粒体应激的记忆可跨代遗传的现象与机制

   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个体的发育、生殖、衰老和行为等。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生物体会产生适应性的应激反应。生物学家关注的科学问题是生物体产生的这些应激反应是否可以直接传递给后代,在后代尚未直接经历上一辈的环境胁迫时,便获得某些性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预期的环境变化和压力胁迫。8月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

2021-08-04

四川大学:细胞外囊泡调节巨噬细胞介导的损伤和修复反应

巨噬细胞通常分为经典活化(M1)和交替活化(M2)两种,分别表现为促炎和抗炎两种表型,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平衡在调节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组织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小细胞外囊泡的释放(EVs)过程中发布的EV强调组织细胞能促进邻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极化可以反过来释放EVs和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和组织炎症和压力伤害,反之亦然。这篇

2021-08-09

科学家识别出一种对胰岛素刺激产生反应的人类脂肪细胞亚型—AdipoPLIN细胞

2021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细胞结构异质性和架构对白色脂肪组织(WAT,white adipose tissue)功能的贡献,而且众所周知,脂肪细胞能够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题为“Spatial mapping reveals human adip

2021-08-17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第三针数据公布,可在3岁以上人群中诱导较强抗体反应

  8月1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布了国内3岁以上人群接种第三剂新冠灭活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3岁以上人群接种3剂疫苗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并能够诱导较强的抗体反应。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参与者按照0、28、56天的程序接种加强剂疫苗。在不良反应方面,第3剂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仅接种两剂疫苗无显着性差异,常

2021-08-11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使用基因优化疫苗进行HPV-16 E6/E7 DNA疫苗接种可在普通外阴上皮内瘤变(uVIN)患者中引发临床和免疫反应

普通外阴上皮内瘤变(uVIN),也称为外阴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外阴癌前慢性皮肤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有关,主要是16型HPV。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