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哺乳动物干细胞利用抗病毒Dicer抵御多种RNA病毒入侵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认为随着哺乳动物的进化而消失的重要机制有助于保护哺乳动物的干细胞免受SARS-CoV-2和寨卡病毒等RNA病毒的侵害。他们认为,这一发现有朝一日可能在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中得到利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9日的Science期刊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新型表达增强杂交IgGA Fc PD-L1抑制剂的溶瘤腺病毒可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群体
研究者证明了交叉同种型Fc区使ICI能够在各种肿瘤细胞系中引发IgA和IgG同种型的效应机制,随后多种效应机制的激活进一步增强了肿瘤杀伤,并被证明优于PD-L1 IgG1抗体或Atezolizumab(目前已被FDA批准的ICI)。
研究发现病毒利用宿主糖代谢改变传播途径实现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勇宁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Glycometabolism regulates hepatitis C virus release。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
Molecular Cell:揭示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Prmt7精准调控抗病毒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先天免疫又被称为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不仅是一个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防御系统,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都广泛存在,而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系统的有效激活和调控对于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具有重要意义。先天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自身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发
Nature:揭示基于腺病毒载体的COVID-19疫苗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腺病毒载体的COVID-19疫苗究竟如何引发一种罕见但有时是致命性的凝血反应,即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这些发现将使科学家们走上寻
Pharmacol Rev:解锁G-四联体作为抗病毒靶点
近日,克尔曼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在Pharmacol Rev杂志上发表了题为"Unlocking G-Quadruplexes as Antiviral Targets"的文章。富含鸟嘌呤的DNA和RNA序列可以折叠成称为G-四链体(G4S)的非规范核酸结构。自从发现这些结构可以作为结合特定配体的支架以来,G4S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G4结构在病毒复制、转
Science子刊:新型高通量无细胞无病毒定量中和测试方法可检测患者对SARS-CoV-2的免疫力,灵敏度高达96.7%
2021年7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医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高通量无细胞无病毒定量中和测试方法(high-throughput cell- and virus-free quantitative neutralization assay),其灵敏度足以测量血液中存在的SARS-CoV-2中和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靶向调控cGAS-STING通路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据通讯作者郑海学研究员介绍,通过报告系
BNT162b2疫苗:单次接种后对SARS-CoV-2变种和人类冠状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2021年6月17日讯/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是抗击COVID-19传播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疫苗供应有限而延迟加强免疫接种可能使个体容易受到感染,并使病程延长或严重。目前受到关注的SARS-CoV-2变种(VOC)包括英国的B.1.1.7,南非的B.1.351和巴西的P.1。这些冠状病毒变种的出现可能加剧疫情的传播,因为B.1.351和P.1两种变种不受抗体影响。
美国FDA批准Tembexa(brincidofovir):第一个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天花抗病毒药物!
Tembexa是第一种被批准用于所有年龄组的天花抗病毒药物,包括婴儿和吞咽困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