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合理应用女性健康检测 助力实现优生优育

随着现代女性结婚和生育平均年龄的推迟,以及国家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高龄产妇日益增多,难孕、不孕人群比重与生育风险均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女性生育质量、保障母婴健康,成为了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2016-08-04

苏彦捷——北京大学——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

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2016-07-26

周康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数字与模拟信号处理应用、超声技术应用等

生物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数字与模拟信号处理应用、超声技术应用等

2016-07-26

Cell: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应激如何延长线虫寿命

最近,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一项关于线粒体应激促进长寿的最新文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线粒体应激能够诱导染色质发生重组,进而促进长寿。

2016-05-26

失眠=心理异常?

睡得不好会让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烦躁甚至压抑,因此,睡眠质量关系到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双重健康。失眠等睡眠问题的出现是许多精神疾病的标志,包括紧张,抑郁,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乏综合征等等。

2016-03-31

Science:中国科学家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曹鹏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 A parvalbumin-positive excitatory visual pathway to trigger fear responses in mice",报道了他们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6-03-23

Nature:黑色素瘤细胞能有效抵御活性氧化应激压力

活性氧和抗氧化分子在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存在争议。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认为,黑色素瘤细胞如果能够细胞应激压力,即能够解决活性氧化物的问题,那么这些细胞就能高效地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移动,并导致癌症的扩散。作者们还表明,抑制这些小鼠中处理活性氧化物的代谢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弱了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

2016-03-23

Science: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到底是否可以复制?

刊登于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表示,有超过一半的不能够复制的心理学研究实际上都是错的。为了尝试确定心理学研究的可复制性,来自开放科学合作团体(OSC)中的270名科学家都尽力去复制100篇此前研究中的结果,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研究都不能进行复制,这随即在心理学研究界刮起了一股“复制危机”之风。

2016-03-10

nature: 母亲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的端粒长度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妈妈们如果处于严重抑郁状态,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白血球的减少以及染色体端粒的缩短(一类细胞衰老的性状),而且会表现出行为障碍等问题。

2015-06-25

Cell: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调节抗肿瘤免疫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应激应答因子XBP1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DC细胞功能,抑制T细胞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