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加速新药上市“零时差”,我国再次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多项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的重要文件,为推动新药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奠定了基础,也为创新药实现境内外同步注册上市提供了有力条件。但同一产品在中国获批的时间与全球其他市场首次获批的时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1-11-08

光明中心与眼科日间手术联盟携手,共同探索眼底专科规范化诊疗之路

目前眼底疾病领域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筛查率和治疗率低的痛点,晚期易造成不可逆的视野和视力损伤。

2021-11-06

共同抗疫 | 已助力十余省近百家疾控中心溯源病毒!华大智造测序平台为呼市、自贡、阿盟等地疫情防控提供硬核支撑!

10月中旬以来,新一轮疫情再度来袭,全国多地出现了疫情反弹和零星病例,由于传播速度快且处于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疫情防控工作再次进入紧张状态。

2021-11-16

中国产宫颈癌疫苗获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

  由厦门大学和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个中国国产宫颈癌疫苗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PQ(prequalification)认证。这也是我国继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和甲肝疫苗之后第五种通过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的疫苗品种。此疫苗已于2019年12月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是首个中国国产宫颈癌疫苗,也是中国国内唯一获批对于

2021-11-03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哺乳动物纤毛中央微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学良研究组发现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揭示了哺乳动物动纤毛中央微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动纤毛(motile cilia)是一种突出于细胞表面的毛发状细胞器,由基体、轴丝和纤毛膜组成。在哺乳动物体内,以多纤毛的形式广泛分布于气管、脑室和输卵管

2021-10-12

Gastroenterology:揭示胰腺组织损伤影响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胰腺中的腺泡细胞或能形成新的细胞类型从而减缓伤害,但其随后却非常容易发生癌变。

2021-10-31

研究实现气溶胶颗粒多组分生物组织质谱成像

  质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多肽、磷脂、氨基酸、寡糖等生物分子的成像。由生物质或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黑碳和柴油发动机颗粒等碳质气溶胶,通常是PM2.5等复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大气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追踪真实的气溶胶粒子多种成分的体内行为十分重要,但由于其复杂性,现有

2021-10-28

组织染色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未来展望

近年来,在研究真核基因组DNA三维结构的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种组织包括染色体区域、隔间、拓扑相关结构域(TADS)和调控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1-10-27

Cell:肠道病原体诱导组织耐受性,防止肠道神经元在后续感染时死亡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肠道感染了细菌或寄生虫的小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耐受性,与教科书上的免疫反应完全不同。该研究描述了肠道巨噬细胞如何通过保护肠道神经元来应对先前的肠道病原体攻击,防止它们在未来的病原体袭击时死亡。

2021-10-31

科学家发明无需染色使癌症组织自动“显形”载玻片

近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结构的载玻片,无需任何处理就可以使载玻片上的不同细胞和组织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并且证实其具有早期诊断癌前组织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olorimetric histology using plasmonically active microscope slides”。

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