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roteome Res: 代谢组学应用于微囊藻毒素代谢研究
微囊藻毒素(MCLR),作为一种肝毒素,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在体内,肝脏是MCLR主要攻击的器官,然而具体代谢变化目前任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等研究人员在与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的合作下,通过对灌服MCLR的大鼠模型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MCLR扰乱肝脏代谢的真面目,此研究已经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MBoC:中科院研究TrkB受体囊泡运输机制获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BDNF是调控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结合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受体TrkB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BDNF结合诱导TrkB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体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将募集下游效应因子,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复合体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神经元细胞,继而形成运输囊泡并继续调控多条信号通路。
Journal of Neurosci:微小RNA分子调节应激的行为反应
2014年11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慢性压力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神经精神科和行为神经遗传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大脑如何响应应激的分子机制。对于第一次,他们可以将应力相关的脑区域中微小RNA分子miR19b水平的变
深圳先进院微小RNA调控T细胞凋亡研究获进展
近日,NaturePublishingGroup(NPG)下的国际学术期刊CellDeath&Diseas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抗体药物中心阮庆国研究小组的最新成果:微小RNA-21通过靶向抑癌基因Tipe2来调控T细胞凋亡。
大连化物所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项目的专利布局获进展
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微囊化胰岛组织或细胞移植治疗将是控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最佳的治疗手段。2010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启动微囊化SPF猪胰岛
Small:台湾科学家利用微小晶体管进行测试
中国台湾的科学家们使用奇妙石墨烯作为液态门控场效应晶体管的一部分,来检测微量液体样品中的离子浓度。 纳米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探针应用于微小空间(比如细胞或者细胞之间的区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探针装置本身变得更小,将它们与自然集成的驱动力越来越大。然而,设计这类微型传感器的挑战之一就是在这样微小的尺寸上提供功能和灵敏度。
Developmental Cell:中科院研究进展:揭示囊泡转运中相关分子机理
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等人题为“A PH domain in ACAP1 possesses key features of the BAR domain in promoting membrane curvature”的研究,详细解释了关于囊泡转运再循环过程中ACAP1分子重塑细胞膜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Nat Rev Neurosci:X标记的胞吐点 预示囊泡融合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马中的快速刺激性突触在突触传导期间使用了胞外分泌的两种模式:全衰竭的融合(FCF),以及一种不完全的囊泡融合形式,被称为“吻与跑”(K&R)。Park等人如今指出,一个囊泡在融合之前在激活区度过的时间,以及融合影响的位点无论囊泡是否经历了FCF或K&R。
Vertex:药物的协同治疗或可为囊性纤维病患者带来福音
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日前得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某些药物的协同治疗可能对囊性纤维化肺病疗效显著。该公司宣称,在临床二期的实验中,相对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服用该公司药物Kalydeco的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更为显著。 这一结果显示福泰制药将有可能为世界上约70,000名罹患囊性纤维化肺病的患者带来福音。福泰制药的股价也因此提升了46%,达到了54.6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