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仲伟教授解读美国新版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日前,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下简称“新指南”)更新,相对弱化了阿司匹林的地位,难免让公众迷惑,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一级预防药物还能用么?应该怎么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在现场详细解读了新指南,我们摘取部分相关内容来解答这些疑问。更新指南的基础是美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多年前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总体上的结论是获益大于风险,出血问题也备受关注。欧洲专
技术革新,用一张卡片撬动未来医疗的大门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升生物医学工程水平的发展,要求完善产业链的配套建设,发展配套的高精度检测仪器、试剂和智能诊断技术,支持第三方检测中心发展与建设。强调重点出生缺陷基因筛查、诊治、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检测、新生儿基因身份证应用,使我国初步实现基因技术服务能力全面覆盖,为个体化医疗奠定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行业不断发展的同
陈志坚教授联合团队揭示免疫通路分子机制和全新功能
本周在中国上海举行的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2019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教授以《炎症2030——现代疾病,千年病根》为题,娓娓道来他的获奖工作如何解开免疫系统感知DNA的百年谜题。专题演讲余音未消,隔天我们就高兴地看到,陈志坚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其合作者在《自然》一天内共在线发表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同时上线,不仅让细胞内DNA激活免疫反应的信
GUT发表北京大学柯杨教授团队“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与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阶段结果
近日,国际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UT(IF=17.016)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教授团队开展的国际首项“评价内镜筛检食管癌效果及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人群随机对照试验—ESECC研究”(Clinicaltrials: NCT 01688908)的设计及基线结果。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全球超一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碘染内镜筛查被认为是食管癌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因缺少没有来自随机对照研究
基因编辑大牛张锋新力作!发现第三种CRISPR-Cas系统,显著降低脱靶效应
2019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来自原核生物CRISPR/Cas系统的酶已被用作可编程的和高度特异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目前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集中在II型CRISPR-Cas系统上,该系统含有单个用于DNA切割的蛋白效应核酸酶。然而,到目前为止,仅有两个II型核酸酶家族用于人细胞中的基因组编辑:Cas9,即一种由两个向导RNA(gRNA)引导的核酸酶,含有两个核酸酶结构域:HNH和Ruv
芬兰教授建议用噬菌体疗法对付“超级细菌”
因抗生素滥用等因素导致的“超级细菌”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细菌学教授米卡埃尔·斯库尔尼克认为,噬菌体也许能用来对付“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包括23万新生儿。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它们可以侵入细菌体内并不断复制自身基因,最终吞噬细菌,因而被认为是细菌的天
论道临床转化,2018年张江生命科学沙龙圆满召开
12月14日下午,2018第四季张江生命科学沙龙活动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丹空间举行。此次沙龙活动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本次沙龙以“转化,回归临床价值”为主题,由来自在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实践方面做出卓越成绩的专家、企业家、临床医生和政府领导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科研临床转化模式”,“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策略”“多学科临床
戴晓峰与韩为东教授共同发文,CAR-T产品大规模制造的标准化具有挑战但势在必行
迄今为止,美国和欧盟已经相继批准了两种CAR-T细胞疗法,分别是诺华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Kymriah™(CTL019),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 吉利德旗下公司Kite制药开发的Yescarta™,用于治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成人患者。尽管CA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很好的验
恒润达生:拿下中国3张CAR-T临床批件
2018年12月7日,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达生”)宣布,公司用于治疗BCMA阳性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抗人BCMA T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是国内第二个BCMA CAR T临床批件。该BCMA CAR T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国际同行产品相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2018年8-11月中国科学家重要研究成果解读!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2018年8月-11月中国科学家们取得的部分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1】Science: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酵母核糖核酸酶P加工tRNA前体机制doi:10.1126/science.aat6678 doi:10.1126/science.aav4743作为一种通用酶,核糖核酸酶P(RNase P)是一种通用核酶,已在生命的三个王国中发现。它加工t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