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口服避孕药(短效避孕药)能够显著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服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越低。这项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所有关于避孕药和女性健康相关的数据,他们发现从1965年到2014年,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免了超过40万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而仅仅在过去的十年,口服避孕药就避免了20万例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薛晴:子宫保卫战
女性子宫是用来做什么的?从受精到怀孕子宫经历了什么?人工流产真的能做到无痛人流吗?流产给子宫带来怎样的伤害?前置胎盘的危害有哪些? 在Health Talk演讲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薛主任做了演讲,该视频经Health Talk授权已上传行云学院以供交流学习。
Modern Pathol:科学家或开发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型个体化靶向疗法
一般而言,对于患子宫内膜癌的病人可以通过临床及组织学特征对其所患疾病的风险进行分级,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生长及扩散情况等进行风险分级;大约有15%-20%的患者会患高风险的疾病,但目前针对这些患者的最佳疗法并没有开发出来,如今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引发高风险子宫内膜癌的遗传突变,其或可帮助研究者来寻找并开发新的肿瘤亚型,也为新型癌症靶向疗法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希望。
Nat Genet:鉴定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联的新基因
2012年10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正常子宫内壁以外的部位。这种疾病导致骨盆疼痛、月经失调、瘢痕和组织损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5640名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澳大利亚人、日本人和欧洲人进行全基因组研究,结果最终鉴定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联的4个新的基因区域。
Epidemiology:维生素D或可降低女性子宫肌瘤发病风险
2013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pidem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表示,相比维生素D量不足的妇女来说,机体中含有足量维生素D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要比前者低32%。 纤维瘤就是我们熟知的子宫肌瘤,其是女性子宫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常常会引发妇女(绝经前妇女)疼痛和出血,也是美国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
Nat Genet:研究人员确定诱发子宫癌的罕见新基因
2012年10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几个基因突变与子宫癌的某一最致命类型浆液性子宫内膜癌有关。研究人员描述了三个基因是如何经常在浆液性子宫内膜癌中改变的,证实了这三个基因驱动肿瘤的发展。这一发现刊登在10月28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在美国,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癌症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拜耳与Evotec合作开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
2012年10月1日电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今天宣布,与Evotec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多靶标合作协议,目标是开发3种临床候选药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治疗。 拜耳是激素口服避孕药的世界领导者,同时也是女性医疗保健领域(避孕、更年期管理、妇科药物的开发)的先驱。
Aeterna子宫内膜癌新药AWZS-108三期研究开始
2012年12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FDA批准加拿大AEterna Zentaris公司进行三期癌症研究,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回升20%。 三期研究将研究新药AWZS-108对子宫内膜癌作用。研究人员将招募500名子宫内膜癌患者参加三期研究,以对AWZS-108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EMBO J:胚胎干细胞植入子宫后代谢模式发生转变
西雅图研究人员报告称小鼠胚胎开始形成后不久,它的一些干细胞经历剧烈的代谢转变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干细胞会像癌症细胞那样开始消耗和生产能量。 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EMBO杂志上。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Hannele Ruohola-Baker、论文主要作者表示这些发现不仅为干细胞研究和研究胚胎发育以及形状的初步形成有意义,同时也为癌症的治有帮助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