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造”出最耐热生物塑料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操作和光反应等方法,制作出4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下也不会变性的生物塑料,是当前同类塑料中最耐热的。
Scientific Reports :一种蛀牙菌可显著增加溃疡性大肠炎风险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他们调查发现,感染一种可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后,患上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将是正常情况的4倍以上。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大肠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出现腹泻及便血。溃疡性大肠炎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机制。
PNAS:为奶牛接种防范大肠埃希氏菌的疫苗
一项研究提出,给奶牛接种疫苗防范大肠埃希氏菌O157可能减少将近85%的人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这种感染导致了严重的胃肠疾病和死亡。Louise Matthews及其同事使用兽医数据、人类监测数据和分子数据研究了大肠埃希氏菌O157从奶牛传给人的风险,并且估计了为牛这种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主要储存宿主接种疫苗的效率。有两种针对这种细菌的疫苗,能减少牛在其粪中排出这种细菌的频率、时间和数量。
JCO:肥胖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梅奥诊所的Frank Sinicrope博士近日在《临床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论文称,同正常体重者相比,肥胖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该研究小组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肥胖的大肠癌患者较不易发生一种预后较好的基因突变--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
Cancer: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大肠癌风险仍需考证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当前血压药物能防止大肠癌相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并不减少一个人发展罹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ancer杂志上,该研究还表明即使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亚型并无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危险。 近年来,研究者们认为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可能与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这个理论源于动物实验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大肠杆菌可能是植物转化生物柴油的关键
生物柴油一直被誉为是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可能的解决办法。最近通过大肠杆菌进行的试验已经暗示,这种细菌可能是把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 目前大部分采用生物柴油的车辆使用的都是经过再加工的食用油,这种原材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如果生物柴油想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可磨灭的真正影响,它就必须直接起源于植物。
Clin Cancer Res:一种利用外周血筛检大肠癌的新法或面世
近年来,随着生物芯片技术和血液标本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已成为大肠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梅里埃研究所实验室科研人员完成了对外周血18个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分子标记物检测的灵敏度显著优于传统的FOBT方法。该研究已发表于《临床肿瘤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PLoS ONE:研究人员识别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潜在新靶点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弗吉尼亚生物信息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揭示了引发腹泻的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科学家可用凝聚性大肠杆菌(EAEC)设计出疾病新的治疗策略。最近的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EAEC感染是全球范围内营养不良儿童持续性腹泻的最常见原因。
Antimicrob Agents Ch: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的独特机制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都面临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近日,Tufts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耐药机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致病细菌其中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导致疾病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常作为严重疾病甚至病人快死亡时才最后使用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