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刘文军等流感病毒复制机理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研究员等的两项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流感病毒复制机理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在病毒的复制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M1蛋白和NP蛋白都具有核穿梭功能,并参与病毒复制、vRNP出核以及病毒粒子的组装。然而,关于M1蛋白和NP蛋白的出核机制尚不清楚。
:雄激素促进乙肝病毒复制
HBV基因组组织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发表在2012年2月那期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新论文,雄激素(androgen)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复制,使得男性要比女性更加容易遭受这种病毒的攻击。
PLoS ONE:新型肽类可通过阻断DNA复制来杀灭神经瘤细胞
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R9-caPep的肽类可以对神经细胞瘤细胞进行靶向作用,破坏其细胞核抗原(PCNA)的增殖从而来杀灭神经细胞瘤细胞
Cell reports:老药新用—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抑制肠道病毒复制
近日,来自荷兰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他们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抗真菌抗肿瘤药物伊曲康唑(ITZ)可作为广谱性肠道病毒抑制剂发挥作用。这项研究对开发伊曲康唑在治疗肠道病毒性疾病方面的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ACSDBC:科学家阐明埃博拉病毒复制关键蛋白的晶体结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D Biological Crystallograph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埃博拉病毒负责复制的关键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即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核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
Cell Stem Cell:科学家揭示在人工环境中成功复制天然干细胞发育的基准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他们的研究或可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复制天然干细胞。
Nature:防止复制叉的碰撞
沿一个DNA链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两个复制叉之间的碰撞,预计会经常发生在具有多个复制起源的真核细胞中。Christian Rudolph等人利用一个细菌系统来观察这种碰撞对细胞的影响。他们发现,碰撞点可被用来独立于一个活性来源重新启动复制,这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效应。RecG转位酶和几种核酸外切酶能防止这种事件的发生,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Nature: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癌症起始中局部环境起关键作用
在上皮组织环境受损时促进表达单个癌基因的细胞大量生长的机制示意图。 正常的健康组织通常抑制肿瘤生长,阻止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但是这种情形在分子水平上是如何发生的一直是一个谜。如今,研究人员呈现一个局部环境如何调节和阻止单个突变细胞增殖为肿瘤的模型。 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期刊上,证实了以前的研究表明癌症不只是细胞中DNA突变堆积的产物,而且还依赖于细胞所处局部环境的结构。
Plant Cell:祝宽等水稻减数分裂起始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omatic and Reproductive Cell Development in Rice Anther Is Regulated by a Putative Glutaredoxin,”,文章中,作者在水稻减数分裂起始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有性生殖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