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氯硝柳胺等SKP2抑制剂在体外降低MERS-CoV冠状病毒复制高达28000倍
德国研究人员用各种SKP2抑制剂处理了被MERS-CoV感染的细胞,以激活这种自噬降解过程,结果发现它们将这种病毒复制减少了高达28000倍。他们还将测试SKP2抑制剂是否可能对抗其他冠状病毒,比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目前正在中国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Nature:分节时钟的时间延迟同步振荡调节着胚胎发育
2020年1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和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细胞中利用一种新的活体成像(live-imaging)技术发现一个特定的时钟基因,即Hes7,会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内振荡,从而产生脊椎动物中的脊椎骨(vertebrae)、脊柱和枕骨。这一发现揭示了细胞内的通讯在正常发育中如何受到控制和定时,以及涉
Nat Commun:单一剂量的抗体疗法或有望阻断新生儿HIV的感染和复制
2020年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新生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后首次发现,单剂量基于抗体的疗法或能有效抑制HIV从母亲传播给婴儿。图片来源:NIAID然而,何时给予单一剂量是关键,研究发现,当接触SHIV(猴类HIV)3
Nature:我国科学家揭示组蛋白变体H2A.Z调节DNA复制起点机制
2020年1月4日讯/生物谷BIOON/---DNA复制是一种受到严格控制的过程,这可确保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基因组的精确复制。复制起点(replication origin)决定了基因组复制的起始位置,并调节了整个基因组复制程序。人类基因组包含成千上万个的复制起点。但是,每个细胞周期仅使用其中的10%。那么如何选择复制起点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
每晚睡眠超9小时、午睡时间较长或睡眠质量较差均会增加机体中风风险
2019年3月,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表的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1],2016年全球有1370万人新发中风患者,中国就占到了40%的比例(551万人);全球有550万人因中风死亡,其中中国就占到了1/3的比例(179万人)。《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也显示,目前中国的中风防治初见成效;1994-2013 年中国男性中风
研究发现由DNA复制引起的蛋白质剂量失衡及细胞的应对机制
许多蛋白质通过形成复合体发挥功能,而同一个复合体的各组分则按照特定的剂量比例组成。这种剂量比例如果被破坏(即剂量失衡)会导致严重的表型缺陷。然而目前的大部分剂量失衡研究的对象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的非整倍体,却忽视了即使是整倍体细胞每经历一次细胞分裂都会面临基因剂量失衡的问题——在处于DNA合成期(S期)中期的细胞中,距离复制起始位点较近的基因已经完成复制,而
限制进食时间或能有效抵御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
2019年1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患者通常会被建议少吃多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抵御上述疾病,即将每天进食的时间限制在10小时以内;对小鼠和果蝇的研究表明,将动物的进食时间限制在10小时以内能有效预防甚至逆转影响数百万美国
JAIDS:HIV未检测到就等于没有传播的接受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
2019年12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来自HIV预防研究的大量证据已牢固地确定“未检测到就等于没有传播(Undetectable = Untransmissible, U=U)”。这意味着,通过按规定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达到并维持无法检测到的病毒载量---血液中的病毒载量---的HIV感染者不会将HIV通过性传播给他人。美国疾病控制预防
新型CRISPR工具或能通过将RNA复制到基因组中精确修饰基因
2019年11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构成生命蓝图的DNA序列变异对任何物种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千上万的DNA突变被认为都会导致疾病,经过几十年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后,如今研究人员在开发能够纠正突变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由于工具依赖于复杂和相互竞争的细胞过程,基因编辑的效率和准确性似乎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研
JAMA子刊:真实事件数据复制随机化临床试验 准确率低于二成
随机对照试验(RCTs)被认为是产生临床证据的金标准,但是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RWE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合并症、依从性,以及在实际临床环境中使用的并行治疗。目前业界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合理地预期,将观察数据用于解决传统临床试验回答的相同临床问题。近日,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