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灵长类对声音的分辨力高
一项研究报告说,一些灵长类动物比其他哺乳动物能更精细地分辨出复杂声音的频率。 声音在耳蜗中产生振动,这能带来听觉所需的神经信号。 耳蜗把声音分解为成分频率的能力称为频率调谐,它对于识别声音及其位置具有关键作用。Christopher Shera及其同事测量了猕猴的频率调谐。 猕猴是比猫、豚鼠和毛丝鼠—这些动物的听觉经常得到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灵长类动物。
J Neurosci:揭示神经细胞定位声音信号来源的分子机制
来自慕尼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适应声信号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神经元可以依赖输入信号在细胞附近或者远处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产生动作电位的灵活性可改善其对声音来源进行定位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用声音分离血液中的癌细胞:一次性芯片价格便宜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工程师研究小组日前研发出了一种价格便宜的癌细胞分离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次性的芯片,利用声音把癌细胞从循环的血液中分离出来。
Cerel Cortex:能激活盲人看见的是声音而不是光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已通过使用感官替代装置(SSDs)挖掘到先天性失明的视觉皮层,使盲人能完成"看见",甚至描述物体。 SSDs是非侵入性感官辅助器,它经他们现有的感官给盲人提供视觉信息。例如,在临床或每天装置上使用一种视觉-听觉SSD,使用者佩戴一个连接到一个小型计算机(或智能耳机)和立体声耳机的微型摄像机。
华人声音Nature:p53介导“铁死亡”抑制肿瘤进展
近日,细胞生物学领域著名华人科学家Wei Gu在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经典肿瘤抑制因子p53能够通过调节细胞胱氨酸代谢以及ROS应答,介导ferroptosis过程,抑制肿瘤生长,拓展了人们对p53功能的新认识。
Neuron:声音训练,可让注意力更集中
随着年龄增加,我们将很难忽视周围的干扰,但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尼弗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训练个体在众多破坏性干扰中来训练个体辨析声音就可以有效减少个体的注意力分散,相关研究或可有效帮助注意力缺失或其它智力问题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