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大脑如何对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产生反应
众所周知,看到美丽的风景会让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参与其中,体验这种美好。然而,大脑是如何将视觉信号转化为审美信号的呢?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秀丽山河或白云朵朵看上去是美的呢?近日,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研究了我们的大脑如何从看到风景到感受美好的过程。在
2021ADA热点|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多项重磅研究备受关注!
第81届ADA年会上,糖尿病领域的前沿研究也将悉数亮相,其中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U300带来的重磅研究,备受瞩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全文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7月5日组织器官再生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发现树鼩细胞支持HIV-1复制但不能自然感染的分子机制
功能性受体及宿主限制因子是限制病毒跨种传播和能否构建HIV-1感染动物模型的关键因素,建立HIV-1感染动物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学界基本上利用SIV和SHIV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研究。但SIV与HIV-1的基因组只有40%左右的同源性,不能完全模拟HIV-1感染人免疫反应过程。非人灵长类动物
水库有壳虫群落对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取得进展
水库沉积物中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和理化环境信息,为重建和理解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提供了基础。水库是我国东南地区储存水资源的重要方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仅广东一省就修建了多座水库,其中,新丰江水库为该省最大的水库。有壳虫是自由生原生动物,也是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作为单细胞生物,其对环境变化敏感。有壳虫具有坚硬的外壳,能够在沉积物中长期保存,已有研究表明,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草科广泛存在自然发生的转基因现象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独立研究员Luke Dunning在《对话》网站发表文章,介绍其研究组在草中发现广泛存在侧向基因转移,表明自然界本来就在发生转基因。据发表在《新植物学家》上的论文,横向基因转移(LGT)发生在广泛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在一些植物中已经报道了功能性核基因的LGT,但是需要系统的研究来评估LGT的频率和
25国新冠疫情应对措施效果比较研究取得进展
日前,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光华管理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陈松蹊教授团队关于25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效果分析的研究论文Better Strategies for Containing COVID-19 Pandemics – A Study of 25 Countries via a vSIADR Model被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多个Nature子刊关注热点 |引领4D新时代,联合技术如何玩转国自然研究热点?
2020年10月19日,第19届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世界网络大会(hupo2020.org)上,新一代4D蛋白质组学技术因捕集离子淌度技术(TIMS)和平行积累连续碎裂(PASEF®)方法的成功商业化而获得HUPO科学技术奖。该奖项以表彰新的方法改变了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方式,验证了timsTOF Pro使用短梯度的大队列深度4D-蛋白质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CMAJ:28国近18万人研究表明 男性的死亡风险要比女性高60%!
2021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来自28个国家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50岁及以上的男性死亡风险要比女性高出60%;部分原因是因为男性的吸烟率和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尽管各国之间的差距会有所不同。研
研究发现低致死率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流行株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了解到,2020年,该实验室在开展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中发现,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了低致死率的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流行株。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病毒已鉴定出至少24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主要流行基因II型。时下,非洲猪瘟尚无商品化疫苗或有效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及感染猪群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