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弓形虫可操控寄生老鼠大脑不怕猫
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在自然界,猫的尿味是啮齿动物天然的威慑剂,这些小动物会灵敏地察觉这种味道并主动远离它们的天敌。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弓形虫后的雄性老鼠在暴露于猫尿味环境后,其大脑中和性吸引相关的区域竟然呈现活跃状态。而与此同时,其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受到抑制。
Science:复旦大学发现吡嗪酰胺抗结核病机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吡嗪酰胺就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中国复旦大学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新研究解释了这种药物是如何消灭结核杆菌的。 研究人员发现,吡嗪酰胺进入患者体内后,通常会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吡嗪酸。吡嗪酸可以绑定对结核杆菌至关重要的核糖体蛋白S1,阻止这种蛋白编码结核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而阻止结核杆菌产生维系其生存的其他蛋白。
我国发现八臂仙母虫是真正后生生物始祖
中国和瑞典的地质学家研究表明,贵州发现的八臂仙母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后生动物宏体化石,或将重新排序生命系统树的最早期分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唐烽研究员和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Stefan Bengtson院士合作组成的科研小组,自2005年起在贵州铜仁江口地区伊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距今5.51—5.8亿年的疑似后生动物化石,并命名为八臂仙母虫。
Environ Sci Tech:来自太空的电源“超级虫”
已确定细菌为高效发电器,此细菌通常是在地球30公里以上发现的细菌。 同温层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是一种常见微生物,它存在于与卫星一起绕地球运行的高浓度平流层中,是一种超级生物膜的一个关键组分,这种生物膜已被一队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工程构建。
微小隐孢子虫IId家族从西亚扩散
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牧医工程学院张龙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根据十多年的研究数据,结合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特点,长期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对人兽共患重要病原-微小隐孢子虫开展研究,发现我国人和动物感染的微小隐孢子虫均为IId亚型家族,发现微小隐孢子虫IId亚型家族为克隆性群体遗传结构并从西亚扩散至世界其他地理区域。
eLife:拉莫三嗪或可作为新型抗生素抑制细菌性感染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抗惊厥药物或许可以帮助开发新型的抗生素。
盐酸洛美利嗪及其片剂获生产批文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生命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盐酸洛美利嗪及其片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生产批文(批件号:2011S00956、2011S00955)。 盐酸洛美利嗪为具有双苯呱嗪结构的新型Ca2+通道阻断剂,对脑血管有选择性的血管扩张作用,对缺血性脑机能障碍有保护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抗偏头痛药物。
PRSBBS:牙形虫有已知自然界中最尖的牙齿
近日,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sharpest tools in the box?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nodont element functional morphology
AAC:开发出可有效抑制美洲锥虫病的新型候选药物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合物,其可以帮助消除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热带疾病往往由于其特殊的慢性形式而难以被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