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蝙蝠中一种与SARS病毒相似的病毒添加到收藏夹

Peter Daszak及同事从中国菊头蝠身上发现了两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们与在2002年和2003年造成疫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密切相关。

2013-11-28

BMC Genomics:以毒攻毒——“吸血鬼”细菌能用作活体抗生素

(图:黄色即狩猎者Micavibrio aeruginosavorus,紫色即猎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周围灰色则是已经死亡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右上角是Micavibrio aeruginosavorus的基因组图)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一种类似“吸血鬼”的细菌(可转移到其它特定细菌上,包括某些人类病原体)可用作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活体抗生素。

2012-11-18

盘点:动物界十大吸血

1.锥蝽也被称为“接吻虫”,这一听起来相当浪漫的名字来源于它们独特的吸血方式。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脸等。它们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即使它们的体形很大,一次性吸得血很多。锥蝽也会传播南美锥虫病等疾病。 查尔斯-达尔文是较早了解并描述锥蝽吸血习惯的人。1835年,当他途经阿根廷时,曾经被锥蝽叮咬过。

2015-03-27

J Mammal:在越南发现一种新蝙蝠

一种独特的回声定位频率导致在蹄蝠属内发现了一个新的蝙蝠种类。虽然这种蝙蝠类似于大蹄蝠物种,这些蝙蝠间的声学、大小和DNA差异导致新物种的确定。这个在越南2个地方发现的蝙蝠群落新成员的科学名已被定为Hipposideros griffini。 Journal of Mammalogy 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在越南为期三年蝙蝠调查中的这一发现。

2012-11-18

Nat Commun:蝙蝠长寿之谜

一种能活40年以上的蝙蝠的基因组序列,显示了有可能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化。这项工作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布氏鼠耳蝠”是一种小蝙蝠,其身体大小与长寿之间明显不一致。Vadim Gladyshev及同事报告了这种蝙蝠的基因组序列,同时通过将这一基因组与其他脊椎动物基因组相比较,他们提出了在回声定位、视觉和长寿中有可能起重要作用的蛋白。

2013-08-28

PNAS:蝙蝠体内首现新型流感病毒

美国卫生机构2月27日证实,研究人员首次在蝙蝠体内发现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显示蝙蝠可能与鸟类一样成为流感病毒潜在携带者。 一份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报告介绍,在于危地马拉多处地点捕获的300多只果蝠中,研究人员从3只果蝠体内检测出一种甲型流感病毒。

2012-11-19

BMC Evol Biol:黄京飞等揭示Kunitz/BPTI基因家族在硬蜱长时程吸血过程中的作用

蜱是一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专性吸食脊椎动物血液为生的体外寄生虫。它们是细菌、病毒、蠕虫等病原体的传播者,能够导致多种人类和动物疾病,因此在动物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蜱主要分为软蜱和硬蜱,它们具有不同的吸血策略,软蜱是短时程吸血(几分钟到几小时),而硬蜱是长时程吸血(几天甚至上周)。 Kunitz/BPTI蛋白大量存在于蜱类唾液腺中并在吸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