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发现新冠病毒S蛋白的一个亚油酸结合口袋,为开发阻止这种病毒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

2020年9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中的一个可用于阻止这种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药物可靶向口袋(druggable pocket,即这个S蛋白中的口袋可

2020-09-26

有望用于临床种器官移植的“猪3.0”诞生

 由中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具备去除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及增强异种器官的免疫相容性两个特性。领衔该研究的杭州启函生物公司团队说,科研人员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和转座子基因插入技术结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点,培育出一种特别的猪,具有13个独立的基因修饰。研究者修改了猪与人之间

2020-09-23

三七主要皂苷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和源重建方面获进展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五加科药用植物,是我国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血塞通和片仔癀等中药品种的主要原料。迄今为止,以三七总皂苷为原料的血塞通系列品种产值每年已超过100亿元。因三七属野外灭绝物种,目前主要通过人工种植满足入药需求,但人工种植过程中也遇到品种退化严重、生长环境要求苛刻、适生区狭窄(云南文山州为道地产区)、连

2020-07-07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源多倍体亚基因组演化的动态历史

 多倍化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极为罕见;多倍体脊椎动物在多倍化发生和其后的二倍化进程中可能经历基因组休克效应。但对于相关演化遗传机制是什么、机制是否相同等问题,存在不同假说和许多尚待澄清的问题(PNAS 2016及其他文献)。在张亚平院士领导下,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罗静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吕雪梅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

2020-06-24

Science子刊:揭示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HIV重新感染的脆弱窗口

2020年5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治疗不同类型的血癌,一些HIV感染者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这些移植过程中,这些患者的大部分免疫细胞会被消除。然后,来自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被用来替换患者受损的骨髓,恢复他们的免疫系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6例患者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

2020-05-18

Neurology:反式脂肪酸会增加痴呆风险

2020年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富含反式脂肪的饮食可能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大多数反式脂肪在美国被禁止。但是,反式脂肪含量不足半克的食物可以被标为不含反式脂肪,所以有些食物仍然含有反式脂肪。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这项新的研究包括了1600多名没有痴呆症的日本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0岁,平均随访10

2020-02-12

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治疗FLT3-ITD阳性白血病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和刘静课题组在老药新用方面取得又一进展,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以通过下调白血病细胞DNA损伤修复关键因子Chk1,从而增强FLT3-ITD阳性白血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目前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Cancer Letter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由于髓性细胞克隆、增殖、异常分化而导致

2020-01-19

摄入反式脂肪酸或会增加50%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题为“Serum elaid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dementia—The Hisayama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血清中反油酸的浓度与个体患痴呆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者发现,摄入富含反式不饱和脂肪酸的垃圾食品会增加人群患痴呆症(或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图

2019-11-05

多吃可能增加痴呆症风险 反式脂肪再添“罪状”

 在食品外包装袋的成分表中,我们有经常会看到“氢化”或“部分氢化”的油,实际上,这就是指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在一些动物产品(例如红肉,奶酪和全脂牛奶)中少量存在,但大多数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众所周知,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与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展有关。现在,反式脂肪的危害清单上可能还要再加一项:痴呆症。由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N

2019-10-29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