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卵巢中或许并不存在卵子干细胞!
2020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人类卵巢中所有类型的细胞,结果发现,被科学界激烈争论的“卵子干细胞”或许并不存在,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非自愿无子女的新型疗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图片来源:CC0 Public D
Science:揭示一种奇怪的海洋动物在一生当中都可产生卵子和精子之谜
2020年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一种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通常生长在死的寄居蟹的蟹壳上,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但这种动物有一种罕见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生中制造卵子和精子。这种称为贝螅(Hydractinia)的动物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会产生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前体细胞,而且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不会停止。研究这种独
首次发现动物卵子的细胞质竟可破镜重圆
2019年11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化学与系统生物学教授James Ferrell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Xianrui Cheng博士发现破裂的非洲爪蟾卵的细胞质会自发地自我组装为细胞状区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1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ontaneous emergence of cell-like or
俄罗斯科学家已在人类卵子中开展旨在校正耳聋基因突变的基因编辑实验
2019年10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俄罗斯生物学家Denis Rebrikov已开始对具有正常听力的女性捐赠的卵子进行基因编辑,以了解如何让一些聋哑夫妇生下没有携带损害听力的基因突变的孩子。这个消息在他于今年10月17日发送给Nature期刊的电子邮件中有详细说明。它是今年6月份开始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一起,当时Rebrikov告诉Nature期刊他有意利用流行的CRISPR工具制造
Cell:科学家阐明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 有望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
2019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从学校毕业、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和结婚可能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但一些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发生地更早,即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细胞开始分裂的最初几天里。受精卵前100个细胞(囊胚)的组织方式对于妊娠是否成功、器官形成甚至以后对个体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病等)的发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模拟囊胚形成的方
研究发现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导的受精系统
在最早期的植物类群绿藻中,受精过程是在水中实现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虽然登上了陆地,但是受精过程依然离不开水。水介导的受精系统因此也被认为是早期陆生植物特有的受精系统,但这种受精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限制了植物的扩张,对于其陆生生境是不适应的。相比之下,种子植物不再直接传递精子,而是演化出利用动物和风来传递整个雄配子体(花粉)的机制,即:传粉机制。这一“新发明”也是被子植物在地球上演化得最多样和最具优势
揭示EFCAB9引导精子进入卵子机制
2019年5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当精子通过它们的尾巴上的一系列钙离子通道检测到环境变化时,它们就开始向卵子冲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关键分子,它协调这些钙离子通道开启和关闭,从而激活精子并协助引导它们进入卵子。当通过基因编辑移除编码这种分子的基因时,雄性小鼠让更少的雌性小鼠怀孕,而且怀孕的雌性小鼠产生较少的幼仔。他们报道,这些经过基因编辑
《自然-遗传》揭示哺乳动物卵子表观基因组建立机制和功能研究
2019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李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SETD2调控母源表观基因组、基因组印记以及早期胚胎发育》(SETD2 regulates the maternal epigenome, genomic imprinting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人类新遗传疾病“卵子死亡”被发现并命名
人类新的孟德尔遗传病、糖基化疾病及离子通道疾病——“卵子死亡”被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匡延平团队与复旦大学桑庆、王磊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PANX1突变致病机制,同时提供了首个深入研究PANX1病理学功能的鼠模型。3月28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
JAMA Pediatrics:体外受精对儿童癌症的影响
2019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体外受精(IVF)已从实验过程变为更常见。然而,体外受精(IVF)会带来更多问题,例如使怀孕变得困难,早产,甚至在单胎出生时体重更小。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IVF受孕后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儿童癌症研究。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所接受的IVF患儿数量几乎是斯堪的纳维亚和英国受试者之前研究的2.5倍。结果最近发表在《JAMA Pedi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