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广东省人民医院团队首次证实,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EGFR突变肺癌安全有效
钟文昭教授团队发起的名为NEOTIDE/CTONG2104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和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PNAS:新研究阐明G900基因增强子在哮喘相关炎症中的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突破性研究中,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人类 G900 相对应的小鼠基因区域参与了 Th2 分化,并因此增强了过敏反应。
科研人员解析单细胞投射谱助力内源性镇痛作用神经环路机制
杏仁中央核(CEA)是疼痛和情绪调控的重要节点。该脑区以抑制性神经元为主,且密集表达MOR,这提示CEA可能是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镇痛的关键靶点。
Nature:揭示蛋白MYCT1在人类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发现,MYCT1调节一种叫做内吞(endocytosis)的过程,该过程在造血干细胞如何从环境中接收告诉它们何时自我更新、何时分化、何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信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Nat Commun揭示: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为开发针对肠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开发出能将化疗药物直接运输到肿瘤位点的工程化细菌
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颖的药物递送机制,为开发癌症患者的新型临床治疗路径点亮了希望之光。其核心在于巧妙利用细菌与癌细胞间的自然亲和力,实现化疗药物的直接肿瘤靶向递送。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乳酸会促进癌细胞修复DNA损伤,帮助癌细胞抵抗放化疗
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乳酸化对肿瘤的生存有重要作用,他们也首次发现乳酸化可以促进癌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以及抗癫痫药物司替戊醇有提升放化疗效果的潜力。
Cell:新研究揭示地塞米松对一些重度新冠患者的救命作用与单核细胞反应有关
在研究中,这种方法被称为“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即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分子分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传染病。
《JAMA·肿瘤学》:吴一龙团队首次证实,ctDNA可辅助判断哪些肺癌患者无需长期接受靶向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对EGFR/ALK/ROS1基因变异阳性患者,基于ctDNA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的适应性减量TKI治疗模式,可使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时间9.1个月的“药物假期”。
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脑结构、炎症和遗传机制在身体虚弱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体弱前期和虚弱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并为将身体虚弱与抑郁联系在一起的神经生物学和炎症机制提供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