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 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
石斑鱼虹彩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
NRR:分化使HT22神经元对兴奋性毒性更敏感
HT22细胞已经被证实具有胆碱能神经元性质,能表达有活性的基本的胆碱能标志,是一种较好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从最初开始,HT22细胞便作为一种永生化细胞模型来使用,未分化状态的HT22细胞特性已经被研究得较为充分。2009年有人第一次研究分化后的HT22细胞的特性:更加接近于成熟神经元,具有更长更丰富的轴突突起,显示出更多有功能的胆碱能性质。
Cell:传染性蛋白粒子或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曾经被视为邪说的“朊病毒是传染性错误折叠的蛋白粒子”现在已得到了公认。而新近的研究不但证明了蛋白可以传播疾病的推测,还发现,人类许多重大疾病中,错误折叠的蛋白粒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生物信息学的观点也证实,可遗传的蛋白质错误折叠可能在有机体里执行着生物功能,并参与进化。 关于“阮病毒”如何致病的假说在生物研究史上是一个里程碑。“阮病毒”是指致病的朊蛋白可以像病毒粒子一样自我复制和传播。
Cardiovasc Res:成功诱导干细胞分化为两种不同功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2012年12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实验室条件下使得新型血管再生非常困难,然而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工程师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其如何促使干细胞分化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而这些类型的组织可以构建静脉和动脉的微型网络。
Biotech:供者细胞类型影响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和分化潜能
已有研究表明小鼠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保留着它们起源的细胞类型的表观遗传“记忆”。Kitai Kim等研究人员近日在人类细胞中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把重编程过程中DNA甲基化的不完全擦除和异常的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记录下来。该研究结果于2011年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J Med Chem:天然抗菌肽的选择性免疫激活功能和败血症预防效应
cathelicidin肽选择性地激活体内天然免疫响应,在不引起大量有害炎症因子(如TNF-α, IL-1β等)激活的同时,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选择性地刺激炎症抑制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对于全身性和致死性败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功能性生物配料市场广阔 科技研发引领突破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正式批复保龄宝公司功能性生物配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属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为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Nature:环AMP的一个全局性代谢功能
环AMP(分子生物学中被发现最早、被研究最多的信号分子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专注于细菌中的碳代谢。现在,Terence Hwa及同事揭示了该分子的一个涉及范围要广得多的生理作用:环AMP信号作用响应于全面代谢需求(如包括氮和磷)协调整个基因组的资源分配。
Neural Regen Res: 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结局?
大脑中动脉供血的区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网状脊髓束,这两个神经纤维束分别支配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因此若大脑中动脉发生阻塞,会引发上肢或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性脑梗死后运动结局的研究尚少见。韩国岭南大学医学院的SungHoJang教授所在研究团队,给予23例大脑中动脉完全阻塞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以上的包括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内的康复干预治疗。
Science:同期两篇文章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的两个亚型晶体结构,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五羟色胺受体家族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