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快速减肥,几周减轻25%,抑制一种酶的活性

肥胖,既是一种特征,也是一种疾病,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肥胖者更易患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全世界有近40%的人超重,13%的人肥胖,在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亿人,减肥瘦身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中国虽然不是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了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

2022-01-20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研究对象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加强

截至2022年1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3亿例。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株掀起的感染“海啸”,多国已经开始接种加强针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公众对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的意愿如何?影响加强针接种的因素有哪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研究员团队《我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九成(93.7%)的研究对

2022-01-19

《胃肠病学》:减肥防早发肠癌,要从20岁开始

  过去对这类早早患上结直肠癌的患者,一般会先想到是遗传因素致癌,比如著名的“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早发型结直肠癌”(Early-onset CRC)也不那么罕见了。怎么才能尽量避免肠癌提早来袭呢?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团队近期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的最新分析,就

2022-01-17

疫苗有效性、第四、后遗症……张文宏答问新冠热点

奥密克戎蔓延,致使全球病例激增,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疫苗作用的讨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告诉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针对包括变异体在内的研究确凿显示,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着,尤其第三针疫苗可以使抗体水平升高几十倍,“一旦出现本土病例,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把病人的重症化降到我们力所能及的最低水平”。至于第

2022-01-16

奥密克戎毒性不可忽略,是否要打第四?张文宏解读

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到中国的战疫经验时说有信心:“如果我们够快,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视频连线中,

2022-01-16

“负热量”食物减肥效果好,2022年要不要试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受控制地变得越发“膨胀”。在世界范围内,数以亿计的成人和儿童已被临床诊断为肥胖。“五人行,必有俩胖子”就是当前全球人口的现状。与此同时,互联网成了公众获取营养和健康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其中也充斥着各种快速减肥的“妙招”。众所周知,肥胖是由于长期的热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的能量失衡。因此,“管住嘴”(控制饮食结构和食物摄入量)与

2022-01-03

《柳叶刀》:药物减肥哪家强?华西医院完成迄今最全面最深入网状Meta分析

  种类繁多的减肥药物之间的疗效/安全性对比终于有了较高质量的证据。近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和代谢专科的李舍予教授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减肥药物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研究提示,和生活方式干预相比,超重和肥胖患者应用芬特明-托吡酯治疗减重效果最佳,其次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众多的GLP-1受体

2022-01-04

赋能科研 | 微生物能减肥的科学证据被找到?华大智造DNBSEQ平台助力探究菌群与代谢的因果关系!

2022年1月3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support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lood metabolites and the gut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孟德尔

2022-01-06

诺华首创小干扰核酸疗法Leqvio®获FDA批准,一年两持续有效降脂

Inclisiran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款小干扰核酸(siRNA)疗法,一年只需注射两针即可持续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2021-12-24

JAMA子刊:无糖饮料不仅不能减肥,还会增加食欲,让你更胖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对心脏代谢健康的有害影响正在积累。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众所周知,含糖的饮食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人造甜味剂(AS)被认为是一种更健康的替代品,但其对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旗下" JAMA Network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