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宏基因测序(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新风口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的检测临床样本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随着mNGS 技术平台的完善和临床研究的增多,mNGS在临床上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2019-10-22

《Cell》重磅:北京大学张泽民课题与勃林格殷格翰联合发表关于单细胞测序刻画肝癌免疫微环境动态特征的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肿瘤免疫与免疫调节部门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Dynamics of Single Immune Cells in Hepat

2019-11-01

Nat Med:基因测序有助于个体化癌症治疗

2019年10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癌症预后,并为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我们的基因组由一串称为核苷酸的分子组成。这些由字母A,C,G和T表示。有时,DNA的“拼写”发生变化,例如A变成G。这些变化被称为突变。突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自发与环境干扰,例如

2019-10-01

我国首个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早期发现和查明病因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保证。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的分子分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识别和暴发溯源调查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欧美相关国家已相继开展研究和布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中国农业大

2019-09-19

研究人员解译出真盐生植物异子蓬基因

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是一年生真盐生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亚,在中国仅产于新疆。异子蓬在耐盐特性、光合作用和种子性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异子蓬能够在表层土壤含盐量超过10%的环境中正常生长,种子萌发耐盐性超过1000mmol/L NaCl。异子蓬的叶片、花被片和果实都能在单个细胞内完成C4光合作用,这与典型的具有花环结构(Kranz)的C4植物不同。另外,异子蓬能在同一

2019-09-20

华大基因与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合作建成非洲首个高通量基因测序中心

 近日,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SAMRC)基因组学中心在开普敦正式启用,成为非洲首个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中心。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SAMRC)成立于1969年,是南非卫生部下属机构,旨在通过研发和技术转移,改善南非人口健康,使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SAMRC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结核病、艾滋病、心血管病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性别与健康、酒精及药物滥用等。SAMRC基因组学中心是中南卫生领域合作

2019-09-12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层谱系发生的时空转录图谱

8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彭广敦课题组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lineage allocation and tissue

2019-08-10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基因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omic data suggests multi-variant adaptation in Tibet

2019-08-17

科学家成功构建藏族人群基因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中国科学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通过研究分析深度基因组测序数据和藏族表型数据,构建了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首次系统地将藏族人群基因组中与适应性进化相关的功能性变异呈现出来。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经过国内外近十年的密集研究,人们对藏族高原适应的遗传学基础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其中EPAS1是目前领域里普遍认为是藏族适应高原的关键基因,特别

2019-08-14

Nature:利用单细胞转录学揭示成神经管细胞瘤不同亚型的细胞组成

2019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成神经管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是一种恶性儿童小脑肿瘤类型,包含不同的分子亚型。成神经管细胞瘤已被分为四种不同的分子亚型:WNT和SHH(均由它们的同名基因发生的突变驱动),组3和组4。组3和组4占所有成神经管细胞瘤病例的60%,但是也最少被人理解的。这部分上是因为当前没有在遗传上准确地模拟组4的实验室模型。此外,尽管这些亚型的基因组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