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全教授: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的精彩报告。
夏建川教授:原发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探讨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夏建川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原发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探讨”的精彩报告。
张志新教授: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新技术
上海2017年3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3月1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肿瘤免疫+研讨会在上海粤海饭店隆重召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张志新教授发表了《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新技术》的精彩演讲。张志新教授为**第十一批“**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终身教授。
郭伟教授: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治疗黑色素瘤及头颈癌最新进展
上海2017年3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3月1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肿瘤免疫+研讨会在上海粤海饭店隆重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的郭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治疗黑色素瘤及头颈癌最新进展》的精彩报告。郭伟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逾30年,对口腔癌、黑色素瘤的靶向综合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跨尺度血管结构3D打印工艺创始者--浙江大学贺永教授
编者按:医用3D打印在近几年是一个热度呈直线上升的时髦技术。3D生物打印跨过第一、第二层次,已经在医疗模型、诊疗器械、康复辅具、假肢、牙齿及人工关节等方面催生出了一个产业链雏形。然而,有关3D打印产品的审批
胡康洪教授:基于人工脉管的三维灌流式细胞培养技术
3月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为了让参会者对微流控和灌注培养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主办方邀请到武汉工业大学胡康洪教授,他从三维灌流式细胞培养的维度解析了特异性疾病模型的发展前沿。
杜亚楠教授:3D微组织阵列实现高通量精准药物筛选和评估
3月3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亚楠教授以“3D微组织阵列实现高通量精准药物筛选和评估”为题为我们介绍了3D微组织模型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J Cancer:苏州大学教授构建出可准确预测白血病的网络生物标志物
白血病是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一直努力寻找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分子生物标志物,但由于白血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它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目前普遍使用的单个分子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生物标志物被认为在疾病表征中优于个体分子。
生物谷专访—陈肖鸣教授
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能将医疗过程中的各方以数字的方式连接起来。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结果,它整合了IC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
梅斯医学对话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老师——法国Daniel Cohen教授
日前,法国Daniel Cohen教授做客梅斯医学并接受了独家专访。Cohen博士师从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 Dausset,是人类基因组学的鼻祖。他开创了大规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NA分型学习,完成了第一张人类基因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