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可以让科研人员设计细菌群落
一项研究说,科研人员设计出了一种3D显微打印技术,用于研究混合细菌物种群落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人类健康。 人体内的细菌常常在有结构的3D群落中繁盛生长,这种3D群落含有多个细菌物种。近来,研究已经发现了这些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人类健康,诸如在长期创口和在囊性纤维化病人的肺部的感染的毒力。
FDA认为赛诺菲MS新药Lemtrada三期研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药物所联合攻关药物设计方法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2月25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李洪林课题组和美国Rice大学理论生物物理研究所José N. Onuchic课题组有关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发展联合研究结果,该项研究突破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不能预测药效这一难题。 现有药物发现理念是“分子与靶标(受体)的结合亲和力(binding affinity)越强,药效越好”。
Commun:科学突破将有助设计新型抗生素
2014年10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集中细菌的酶的作用,其中分裂抗生素的结构和停止它工作,使得细菌抗药性的酶。 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s,表明有可能测
Nat Biotechnol:分析特定T细胞反应帮助设计更合理的疫苗
2013年9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在不同的人群中,疫苗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可以有不同的功效。要揭开此种差异需要工具来分析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T细胞响应的确切性质。 现在,来自新加坡和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能同时识别特异性针对多种抗原的T细胞。这项工作可能会帮助更加个性化有效疫苗的设计。
J Virol:相对广谱抗病毒多肽的设计与功能验证
2013年9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在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部人才基金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王晓佳博士课题组突破对单一病毒的常规性研究思路,展开几种重要囊膜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体外体内均可高效抑制3科类病毒感染与混合感染的新型多肽。
Nature:科学家设计一种新型血栓抑制分子
整联蛋白是细胞粘附分子,通过双向传输信号来调节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信号作用。“胞质域”与细胞内分子如细胞骨架蛋白talin 和 Gα13相互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Xiaoping Du及同事发现,信号作用方向可以被talin 和 Gα13 的协调的、相反的“结合波”(binding wave)向具有截然不同识别主题的整联蛋白“胞质域”的相同区域切换和传输。 作者还设计了一种抑制分子,它选择性地
专家称我国基药制度缺顶层设计 降价死频现
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自2009年实施基药制度以来,覆盖了74.6%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然而在6月25日召开的中国自我药疗年会上,国家卫计委药政司药品供应管理处韩会学处长表示,目前我国的基药产品性质定位不明确,招标采购政策不完善,频频出现降价死、配送不及时等现象,“我国的基本药物政策缺乏顶层设计”。
Methods Ecol Evol: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密度估计新方法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戈峰研究员带领的种群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圆”陷阱设计的土壤昆虫估计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