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巨细胞病毒病毒基因组测序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很常见的疱疹病毒,感染约50-100%的成人,但通常没有不良影响,并且它可以保持潜伏多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比发达国家人数多。 该病毒可导致出新生儿生缺陷和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导致致命疾病。该病毒也与癌症发展有关联。这项新的研究分析了病毒的蛋白质组,并描述了所有表达的蛋白质。
:上海巴斯德所在肠道病毒EV71衣壳蛋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常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炎、肺水肿以及瘫痪等严重神经症状,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但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EV71疫苗来有效防治该疾病。 EV71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其病毒颗粒为球形,具有一个对称二十面体状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病毒衣壳主要起到保护病毒RNA,协助病毒感染的作用。
PNAS:核糖体可调节病毒蛋白质合成 或助力抗病毒疗法研究
哈佛医学院研究者的研究指出,核糖体或许为治疗病毒感染,如狂犬病毒提供了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令人难以捉摸,尤其是RNA病毒,可以熟练地抵挡住抗病毒药物的攻击,因为它们复制产生病毒并不确定,因此导致许多抗病毒药物的无效作用。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组一旦发生至少一处突变后,就会转移抗病毒药物的靶点,从而产生耐药性的病毒突变体。
:人源组蛋白分子伴侣DAXX与组蛋白H3.3-H4复合体晶体结构
2012年11月11日,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课题组、李国红课题组与美国Mayo Clinic张志国实验室合作的关于组蛋白分子伴侣与组蛋白变体的最新科研成果...
PNAS:抑制热休克蛋白27诱导人乳腺癌长期休眠
肿瘤领域科学家一直在探寻肿瘤休眠的机制,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发现。 近日,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有助于研究人类肿瘤休眠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研究证实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增加加速了血管生成开关的开启。
Nature:流感病毒通过组蛋白的模拟机制抑制抗病毒反应
表观遗传学是目前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最近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模仿人类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来抑制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流感病毒的感染有时候是严重甚至是致死的,但是大多数人基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帮助,可在几天之内恢复健康。看似简单的病毒与其宿主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并不简单,流感病毒善于绕过其宿主的防御。比如,它们可以利用细胞内蛋白合成机制来产生病毒蛋白,以敌对免疫反应。
Scientif Rep:开发出可有效抑制朊病毒传播的重组人类朊病毒蛋白
2013年10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重组的人类朊病毒蛋白可以有效阻断朊病毒的传播,这就为开发治疗及预防朊病毒病的疗法提供了希望和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者Wen-Quan Zou博士表示,这是我们首次揭示重组蛋白可以阻断人类朊病毒的传播。
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诞生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首个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研制成功,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阶段。这种“植物疫苗”将在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Bioconj Chem:新型嵌合体蛋白为开发慢性疼痛的药物疗法提供希望
2013年10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林肯大学等11个院所的研究者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这种分子可以明显缓解过敏症及炎性疼痛等一系列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ioconjugate Chemistry上。
Nat Stru&Mol Bio:刘迎芳等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ZAP氨基端(N-ZAP)三维结构图 3月11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刘迎芳研究组和高光侠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Structure of N-terminal domain of ZAP indicates how a zinc-f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