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BC:基于外壳蛋白设计抵御艾滋病毒的新型疫苗

来自西班牙格拉那达大学(University of Granada)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发现,组成HIV病毒外壳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和抗体2F5(FAB)之间的变构相互作用,即一种可以促进酶类激活或者失活的调节机制,这对于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机体感染HIV后的免疫反应以及开发新型HIV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03-18

Immunity:新型蛋白质或可增强机体感知病毒及抑制其感染的能力

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增强细胞中一种天然蛋白质的含量就可以增强机体感知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Immunity上,该研究或为开发治疗包括流感病毒到丙肝病毒感染的一系列病毒感染的疗法提供希望。

2014-06-16

:游戏玩家破解逆转录病毒蛋白酶结构

仅用了三周时间,游戏玩家就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好几年的难题。一群玩家通过玩游戏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的结构,这种蛋白质在艾滋病毒生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发现标志着人类有望在艾滋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刊登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2012-11-18

J Virol:科学家成功揭示了致死性尼帕病毒关键蛋白组分的结构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揭示了尼帕病毒关键蛋白的结构,这或许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基础。

2013-11-19

全球近2亿携带丙肝 我国研制动物模型对抗病毒变异

日前,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陈新文研究组经过多年合作,利用免疫系统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动物模型,这不仅为揭示丙肝的致病机制提供了迄今最先进的材料,还

2015-03-26

Nature:中国研究揭示H7N9病毒更易感染

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已构成重大威胁。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所带领的团队对H7N9的生物学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H7N9病毒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威胁,以及对该病毒进一步开展研究,加强对病毒流行和变异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舒跃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3-07-08

JNCI:乳头状瘤病毒16感染增加口腔癌风险

HPV病毒感染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 一般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部分肿瘤的发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为了确定上述两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来自法国国际肿瘤研究机构的Paul Brennan等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JNCI 3月最新的在线期刊上。

2013-04-01

Cell Res:刘迎芳等抗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7月24日,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迎芳课题组等的研究成果,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ISG54 reveals a novel RNA binding structure and potential functional mechanisms。

2012-11-18

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013-04-03

JI:博卡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国际免疫学重要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 189:1144)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学科组的研究论文,文章介绍了该学科组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简称HBoV)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HBoV是2005年发现的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