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现代人类从早已消失的尼安德特那里遗传了RNA病毒防御措施

2018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在大约4万年前神秘地消失了,但在消失之前,他们与刚刚开始在全球扩散的另一个人类物种杂交。由于这些古老的幽会,如今许多现代欧洲人和亚洲人在他们的基因组中含有大约2%的尼安德特人DNA。奇怪的是,尼安德特人DNA的一些片段在现代人类群体中比在其他人群中更常出现,这导致科学家们想要知道它们的传播是偶然促进的,还是这些经常出

2018-10-05

PLoS Pathog:首次揭示奥罗普切病毒细胞中的复制机制

2018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人们对来自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的病毒复制机制知之甚少。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它们是重要的病原体。在巴西,在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中,仅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感染引起疾病,而导致出血热的拉克罗斯脑炎病毒(La Crosse encephalitis virus)和克里米亚刚果病毒(Crimean

2018-08-14

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的结构及应用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曹晟课题组在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结构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杆状病毒衣壳蛋白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可控地组装为柔性纳米管,该纳米管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组装形式,可以作为纳米平台高密度地展示多种外源蛋白。相关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具有丝状形态的病

2018-08-11

病毒蛋白与基因组RNA 构筑DNA-蛋白复合结构多级可控构筑

生物大分子在自然进化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自下而上”自组装方式进行各种复合结构的可控装配,为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的加工制备提供了绝佳范例。其中,核酸-蛋白质纳米复合体系的可控构筑,不仅将实现生物学上两种基本组装模式的有效结合,以提供愈加复杂的生物结构模板,还有助于体内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对仿生器件制造和生物医学应用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取得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计算

2018-08-06

无需病毒载体,利用电穿孔成功对T细胞进行CRISPR基因编辑

2018年7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不使用病毒插入DNA的情形下对人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进行重编程。这一成就对研究、医学和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期待他们的方法---一种快速的通用的经济的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方法---将会在新兴的细胞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加速开发出新的更加安全的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其他疾病(包括罕

2018-07-14

β-淀粉样蛋白通过捕获病毒颗粒阻止疱疹病毒感染大脑

2018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堆积而形成斑块的蛋白---保护大脑免受大脑中经常发现的疱疹病毒感染的机制。这一结果支持了疱疹病毒感染在加快Aβ蛋白堆积和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发挥的潜在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2018年7月11日的Neu

2018-07-08

揭示人体产生的蛋白viperin抑制HIV、HCV、寨卡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机制

2018年6月21日/生物谷BIOON/---抗病毒蛋白viperin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存在的酶。已知它对包括西尼罗河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狂犬病病毒和HIV在内的许多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波士顿蛋白质创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viperin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这种酶促进三磷酸胞苷(CTP)产生3’-脱氧-

2018-06-21

蛋白新纪元—Proteintech新成员HUMANKINE®

专业抗体生产公司Proteintech集团于2018年4月16日在伊利诺伊州罗斯蒙特成功收购顶尖人源蛋白生产商HumanZyme。HumanZyme拥有自己的多项专利技术,突破了人细胞宿主表达人类蛋白低的瓶颈,其所独有的HumaXpress®表达系统专利采用优化改造的人源细胞HEK293,不仅可以提供实验室规模量,还可以大规模GMP生产,以满足临床前和临床需求。HUMANKINE

2018-06-01

钙离子通道蛋白竟然是甲流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受体

2018年5月30日讯 / 生物谷BIOON /——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一个研究团队终于发现了增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关键受体分子,为开发抗甲型流感病毒新药提供了新的靶点。图片来源:Fujioka Y. et al., Cell Host当病毒颗粒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分子上时,这个细胞就开始被感染。病毒颗粒随后会劫持细胞成分进入细胞内部并复制,从而造成感染。尽管研究了十余年,但是甲型流感病毒(IAV)

2018-05-30

抗寨卡病毒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获进展

  寨卡病毒是以埃及伊蚊等为媒介传播的黄热病毒,也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新生儿小颅畸形症以及格林-巴利综合症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受到了国际上的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寨卡疫情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目前,临床上仍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正式上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