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p53通路:机制、结构和治疗进展
肿瘤抑制基因TP53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肿瘤的发展过程与TP53突变引起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53蛋白主要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它调节多种途径,并决定细胞是否在应激条件下死亡。
Science:利用人工设计的DNA药物有望延缓几乎所有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的瘫痪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医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stathmin-2的丢失可以用人工设计的DNA药物进行拯救,从而恢复编码蛋白的RNA的正常加工。
人类红细胞发育中核压缩过程的染色质结构动态与机制 研究取得进展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类红细胞终末分化过程中,异染色质的大规模重构可能是染色质压缩的主要贡献力量,且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发生大规
Nature最新研究:常用人工甜味剂或抑制免疫系统
该研究发现,高剂量的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免疫反应。这些发现没有提供证据表明正常剂量的三氯蔗糖摄入可能产生免疫抑制性。但该研究强调了高剂量三氯蔗糖对免疫反应和小鼠机能的一个意外影响。
Nature子刊:戴磊团队开发SEER-FISH成像技术,解析微生物组空间结构
该研究发展了一种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SEER-FISH)技术,用于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人类Dicer酶切割前体miRNA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RNA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Dicer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重要认识。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10年颜宁团队在Nature/Cell/Science/PNAS等发表78篇文章,在膜蛋白结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元放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v1.6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Nav1.6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治疗潜力。
新颖结构天然产物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研究团队在南牡蒿中发现系列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以及作用于PDGFRA靶点影响AKT/STAT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相关研究成果以
华中科技大学刘熙秋团队阐述体外人工ECM的生物物理性质介导肿瘤细胞的可塑性
该论文介绍了用于制造体外人工细胞外基质(ECM)的不同来源生物材料如何通过其生物物理性质模拟肿瘤微环境(TME)的关键特征。总结了不同的生物物理性质如何介导癌细胞的可塑性行为,包括细胞形态、上皮-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