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善人类多种疾病的诊疗?
人工智能技术从开发至今,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其能有效帮助科学家们预测人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比如癌症、糖尿病等,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善人类多种疾病的诊疗,分享给大家!【1】Nat Commun:新型人工智能血液检测技术或能高效识别出肺癌患者 准确率高达90%以上!doi:10.1038/s41467-02
昌发展医疗器械CMO平台助多家创新企业降本增效,快速转化
随着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注册人制度落地,医疗器械CMO/CDMO成为重要趋势,昌发展医疗器械CMO平台——北京昌科华光科技有限公司(昌科华光)应运而生。
耳鼻喉科器械市场“雪厚坡长”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耳鼻喉科医疗服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4%,仅次于医美、口腔、眼科、康复四大黄金赛道,位列所有专科的第五名。
殷咏梅教授:以全程关爱为核心,共建多学科体系,贯通院内外诊疗,推进肿瘤慢病化管理
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已经从单纯的治疗向慢病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患者对生存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挖掘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探讨患者全程关爱,构建多学科体系和院内外高效协同,实现患者的长生存,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生起着带头作用。
山东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近日,山东省生物诊断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成果——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的五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山东省生物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此次获批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由
让中医药抗疫成果的“三方三药”在变异病毒防控中发挥作用
当前,全球疫情上升迅速,疫情输入风险加大。近期,多地机场、口岸、定点医院陆续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并造成一定范围扩散。截至8月4日上午9时,有17个省份报告现有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全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44个,为常态化防控以来最多。中医药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大优势,在湖北疫情时发挥了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规定的意见
7月23日,为做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文件制修订工作,国家药监局在此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将意见反馈至电子邮箱:ylqxzc@sina.cn。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自检要求反馈意见”。反馈意见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31日。原文如下: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规定
国内首个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生存报告凸显诊疗难,麟平®上市打破治疗困局
2021年7月31日,“爱不遗罕,梦想来麟”——麟平®中国上市会暨第一届协和麒麟罕见病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意味着协和麒麟(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称“协和麒麟”)将全球首个获批用于X连锁低磷血症(XLH)和肿瘤性骨软化症(TIO)的突破性疗法正式引入中国市场。
NMPA公开征求关于做好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意见
7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为贯彻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关于做好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将修
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近日,“中医四诊仪首次进驻太空”冲上新闻热搜。中医四诊仪首次应用在空间站任务中,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为航天员身体护航。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进行整合,进而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