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俊杰博士:走向群体化、个体化、精细化的宏基因组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对于分析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相关关系意义重大。现如今,以短序列、高通量为特征的二代测序技术,因为其测序成本低廉、文库制备无偏向性等优势带来了宏基因组研究的繁荣。
Cell Metabol: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个体化功能性的产胰岛素细胞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重大研究突破,他们开发出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替代细胞;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隐藏的能量开关,当“轻按”此开关后就会激活胰腺细胞对葡萄糖产生反应,而该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发出数以亿计的人类β细胞用来缓解糖尿病小鼠的症状。
【盘点】多篇循环肿瘤细胞亮点研究助力个体化癌症疗法开发
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存在于机体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CTC的检测通常是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痕量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来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对患者体内的肿瘤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实现实时的个体治疗。
姜红教授:基因分型在个性化用药中的临床应用
上海2016年3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2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多组学与临床转化研讨会:迈向精准医学继续精彩进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副
Cell Rep:新生物标记将推动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
Colorectal cancer biomarker discovered, leading to potential personalized treatment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调节免疫系统应答的关键蛋白可能会成为检测结直肠癌的新生物标记,同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杀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
个体化蛋白质组学诊断眼疾 实践精准医疗新理念
医学专家们一直在寻找精准诊断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而最近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精准医学实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应用个体化蛋白组学为一位患有眼部疾病的病人成功制定了精准治疗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AMA Ophthalmology上。
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
【重磅】中国首个个体化用药精准医疗科学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夯实精准医学
2015年最压轴的领域盛会——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与康昱盛承办的“国际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前沿研讨会暨全国第三届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于12月9日-12日期间在上海隆重召开。
Cancer Res:科学家迈开开发阴茎癌个体化疗法第一步
近日,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阴茎癌中鉴别出了潜在的遗传改变,而这就为开发治疗阴茎癌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希望;对于很多患罕见癌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都是必须的,但对于恶性的阴茎癌,却很少有疗法可以治疗,尤其是靶向性的疗法。
简化用药!FDA受理艾伯维每日一次版丙肝鸡尾酒VieKira Pak上市申请
VieKira Pak于2014年底获批上市,每天早餐时服用3片,晚餐时服用1片。此次提交的新版VieKira Pak,只需每天服用一次,随餐服用3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