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传播科学正能量,加强转基因科普宣传
该系列视频版权归属于基因农业网。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联合发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层研讨会•2014” 于2月14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种子企业代表近300人参会。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出席了研讨会并担任会议主席。他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普及是各级科协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科技学会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相关学会要进一步加强以转基因技术为重点的科普宣传,大力传播科学正能量,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对各类伪科学、反科学言行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能源现状
美国消耗全球能源消耗的25%,谷歌占其中的0.013%,这一数额足以持续为20万家庭持续供电。人类通过食物来获取能源,1卡路里相当于4200焦耳。故而,你需要多长时间充一次电才能维持生命活力呢?假设一般人每天需要2500卡路里的能量,这相当于1千万焦耳的能量,你的笔记本每秒会消耗50焦耳的电量,可以待机55小时。微波炉每秒消耗1500焦耳,可以工作1.9个小时。令人称奇的是,能源的这样一个剂量的费用在北美只有33美分。只要33美分就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的能源需求!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可不能用充电器来获取能源……
为什么我们只能接受自己放屁?
每天,人类会产生大约700亿个屁,这意味着你也能贡献其中10个左右。但是那些不属于你的气体,似乎你并不乐于去闻。为什么我们只能接受我们自己的屁呢?一个嗅觉实验来证实一下吧,我们真的能发现我们自己的气味比别人的更有吸引力?就像偏爱一个音乐的画面一样,你也会对气味产生偏好?由于你体内的细菌产生的气味与其它的个体不同,我们的屁也确实有一个你的大脑能独特识别的特征,就像一个品牌一样。但是从进化学角度来说,当遇到别人的气味时,我们的大脑会试图防止我们自己的身体受伤。尤其是当有可以传染性的疾病时,你得屏住呼吸。奇怪的是,因为它看起来可以部分传播疾病,其实有很多报告说屁会传播链球菌,可能引起扁桃体发炎,心脏疾病等……
能从遗传学上让人类更聪明吗?
不管你的IQ是50还是150,我们都喜欢聪明。但是,诸如爱因斯坦、特斯拉或者斯蒂芬霍金这样的聪明人无疑是世上罕见的。所以是不是有可能从遗传上来提高整个人类的聪明才智呢?DNA是生命的基本密码,由4种碱基构成……科学家已经发现基因之间连接是有规律的,这会决定你的性别、你的眼睛颜色甚至你可能罹患某种疾病。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先分析了所有基因的图谱,之前花了30亿美元,动员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力量!但是现在只需要几天时间,4000美金就能解决问题。各种生物都可以进行基因测序——植物、微生物或是人类
还能相信你的耳朵吗?
许多人相信我们的眼睛,但是你认为你会一直相信吗?你是否相信你的耳朵所听到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吧。如果你听到的是Bar,这是对的。然后再来听听,你是否听到的是far?但是不幸的是这个录音是和之前的完全一致,关键在于你听到的还取决于你所看到的视频内容。交替看看这两个视频,在来感知下你所听到的声音吧。这个一个最好的例子来说明McGurk效应。
赵邑新:谁撬动了家庭健康管理? --- 智能网关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如何在室内方便有效地接入健康设备,采集他们的健康数据,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开放架构的网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候选。以山海树科技远程健康管理系统中的智能网关为例,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了剖析,涉及相关短距无线传输技术,蓝牙,WiFi,Zigbee 等,涵盖了硬件和软件的架构和流程,展示了实际的应用效果,并对业界相关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比较,阐述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组织工程学能创造出个性化的药物吗?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个令人愉快的想法,但面对疾病治疗时并非如此。对于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每个个体反应不同,而且常常不可预知。组织工程学家Nina Tandon讨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使用多功能干细胞制造出个性化的器官模型,在其上测试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且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电脑芯片上。
我们能从恐惧中学到什么
想象一下你是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遇到了海难的水手。你有三种选择来拯救自己和难友——但是每个选择都可能有可怕的后果。你如何抉择?通过讲述捕鲸船ESSEX号的故事,小说家卡伦·汤普森·沃克给我们展示了恐惧如何推动我们的想象,如何迫使我们想象将来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他们。
来自漂浮微藻的能源
它被称作“没有化石的燃料”:Jonathan Trent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来自城市的废水在沿海养殖微藻并生产新型生物燃料。来听听他团队的大胆设想方案OMEGA(Offshore Membrane Enclosures for Growing Algae)是如何能够为未来提供能源的。
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记忆技巧
有人能在很短时间内背下上千个数字,或是记下一叠或更多牌的顺序。 科技栏作家Joshua Foer 给您详细讲解这种记忆方法 —— 他称其为"记忆宫殿" —— 并向您证明他的重点是: 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绝佳的记忆里,包括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