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健泉:基因编辑技术在模式动物果蝇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果蝇中的应用及为什么选择果蝇的背景,更准确的研究基因功能,提到了UAS-cas9介导的敲除,RNAi原理,表观遗传因子等,通过对各种Cas9/sgRNA的元件等各种条件进行优化,倪建泉教授获得了更优的在果蝇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系统。
陈凌懿: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中Erk信号通路的作用
介绍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rk信号通路研究背景,Erk信号通路机制,发现了有别于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的结果,那就是Erk信号在小鼠ESC的端粒长度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自我更新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从组成到功能:日渐深入的微生物组学研究
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已能系统、深入地解析微生物组与宿主/环境的紧密联系。通过微生物rRNA基因测序、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研究等方法,结合“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MWAS)”的核心策略,能精准解码菌群组成谱、功能谱和表达谱,挖掘关键生物标记物,进而阐明“菌群——宿主——环境(生态系统)”之间复杂的互作机制和因果链。本报告将围绕微生物组大数据,全面探讨并阐述微生物组研究的具体策略、解析方法和最新进展。
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思路及SCI文章解析
生物体中许多至关重要的生命进程不仅由蛋白质的相关丰度控制,还会被各种时空特意分布、可逆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因此揭示翻译后修饰的发生规律是解析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生物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蛋白质发生翻译后修饰时其分子质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质谱能够精确测定蛋白质或多肽的分子质量。同时,发生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在样本中含量低且动态范围广,所以在质谱检测前需要对发生修饰的蛋白质或肽段进行富集。 本次课程中科新生命王文婕博士就“修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路及SCI文章解析”为题展开讨论,向大家介绍修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及研究进展,以及在SCI文章中的实验设计思路。
单分子测序开启转录组学研究新时代
以基因测序技术发展为背景,阐述以第三代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全长转录组测序与二代测序技术的转录组测序的差异,以及在研究基因结构等问题上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并以经典案例为参考,阐述全长转录组测序在样品制备、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切入点和注意事项。
杨莉: 恶性肿瘤中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肿瘤研究背景,提到了免疫治疗:1.CAR-T。2.单抗。提到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使用。提到了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免疫治疗。
周大鹏:识别糖复合物的抗体在肿瘤和感染疾病中的转化医学研究
介绍了为什么研究糖复合物,提到了糖复合物的功能,抗体,介绍了糖复合物研究的新进展,抗体识别糖肽的共同规律
向征:γδ-T细胞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什么是γδ-T细胞,,发展历史,生物学作用等,数量比特意的αβT细胞多,抗肿瘤的广谱性,避免肿瘤抗原突变带来的脱靶效应等,提到了γδ-T细胞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困境”等
脂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与分析方法
脂质是一类疏水性或两性小分子。脂质组学(Lipidomics)是一种基于高通量分析技术,系统性解析生物体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的研究模式。 脂质组学分析,可以高效地研究脂类家族、脂质分子在各种生物过程中的改变与功能,进而阐明相关的生物活动机制与原理。 本次课程中科新生命严峻博士就“ 脂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与分析方法”为题向大家介绍脂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SCI文献中常用的脂质组学分析技术与方法及SCI文献脂质组学的研究思路与文章架构。
杨瑞馥:先进体外诊断:基础研究与技术的转化
介绍了从多角度探讨体外诊断技术的转化,涉及感染标志物、几种标志物转化的时间、诊断技术、免疫层析技术POCT技术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