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流式细胞实验精要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者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分析和分选的技。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参数多、灵敏度高、可定量、可分选等优势,是一项综合了激光技、计算机技、流体力学、生物学技等多领域成果的高科技方法,在生物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9-11-29 课时:44分钟

2019干细胞系列网络研讨会-间充质干细胞技前沿论坛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迅猛,涵盖了包括上游—干细胞采集和储存、中游—干细胞的制备与药物研发、下游—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干细胞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特殊的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目前的临床治疗和应用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本次研讨会围绕在间充质干细胞领域,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希望可以协助研究者、企业、学子们在这一领域增进学习,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2019-12-26 课时:163分钟

气质联用技在呼吸气无创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个人健康的关注度也在提升,防控、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近年来,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这类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质谱作为临床检测新技,在生命组学、精准医疗以及临床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侵入式诊断方法学相比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开展的非侵入式研究方向,通过对呼气中靶标物质的检测研究,即可更加快速,高通量、对患者无创伤的情况下给出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早期癌症筛查的方式,预期每年将挽救10万人的生命,节省百亿人民币的医疗资源。本次讲座主要包含: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在呼吸气诊断研究中的优势 2、气质联用技在呼气诊断研究中的筛查流程和应用

2020-03-18 课时:55分钟

质谱溶剂的技要求及影响

质谱分析因其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同时测定多个目标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各种领域。尤其软电离的出现更让质谱走入生物领域,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我们将分享质谱溶剂的技要求及其影响。

2020-03-24 课时:36分钟

直击COVID-19 – Fluidigm质谱流式技应对新冠病毒研究挑战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人类急需加快对病毒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步伐,寻找攻克病毒的方法。Fluidigm独有的质谱流式技,可在单细胞水平实现五十种以上蛋白标志的同时检测,可以对细胞群体进行更加全面、精细的分型,并深入分析细胞内信号通路,研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于了解病毒感染机制,疫苗研发及治疗方案设定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讲座将为您介绍Fluidigm质谱流式技的前述优势如何应对新冠病毒研究的各项挑战,助您知己知彼,科学抗疫!

2020-05-08 课时:45分钟

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技应用于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研究

研究蛋白质组在不同生物状态下的动态变化对于阐明蛋白质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极其的重要。基于质谱的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物问题的研究。在线反相色谱质谱(RPLC-MS)一般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首选技。目前,基于RPLC-MS的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方法并不完美, 还有一些技挑战亟待解决。 首先,大规模的准确的区分蛋白质变体 (protein isoforms) 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蛋白质的鉴定仅仅是依赖于有限的几条肽段。进一步改进肽段分离的峰容量有望改善蛋白质变体的表征。其次,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极具挑战,因为目前的RPLC-MS技的灵敏度还相差甚远。发展更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势在必行。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技(CZE-MS) 被认为是另一个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工具,因为它可以实现高效的肽段分离以及高灵敏度的肽段检测。 在此次演讲中,将介绍应用新型超低流速鞘流液接口和离子源(深圳市永道致远科学技有限公司CMP Scientific品牌EMASS-II ion source)的CZE-MS技而开发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并对蛋白质组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挑战和机遇,对如何提高CZE-MS对蛋白质组学的灵敏度和峰容量的方法进行讨论,和对基于CZE-MS的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思考。

2020-06-03 课时:63分钟

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技应用于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研究

研究蛋白质组在不同生物状态下的动态变化对于阐明蛋白质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极其的重要。基于质谱的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方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物问题的研究。在线反相色谱质谱(RPLC-MS)一般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首选技。目前,基于RPLC-MS的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方法并不完美, 还有一些技挑战亟待解决。 首先,大规模的准确的区分蛋白质变体 (protein isoforms) 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蛋白质的鉴定仅仅是依赖于有限的几条肽段。进一步改进肽段分离的峰容量有望改善蛋白质变体的表征。其次,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极具挑战,因为目前的RPLC-MS技的灵敏度还相差甚远。发展更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势在必行。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技(CZE-MS) 被认为是另一个自下而上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工具,因为它可以实现高效的肽段分离以及高灵敏度的肽段检测。 在此次演讲中,将介绍应用新型超低流速鞘流液接口和离子源(深圳市永道致远科学技有限公司CMP Scientific品牌EMASS-II ion source)的CZE-MS技而开发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并对蛋白质组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挑战和机遇,对如何提高CZE-MS对蛋白质组学的灵敏度和峰容量的方法进行讨论,和对基于CZE-MS的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思考。

2020-06-03 课时:58分钟

基因编辑技与基因治疗讲坛

基因编辑技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编辑效率和精确性不断提高的同时,作为一项工具,在基因筛查、动物模型构建及疾病的基因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新的有效靶点的不断认识和新的基因编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治疗方案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将成为可能,特别是对那些传统疗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基因编辑技的临床转化和应用研究值得拭目以待。

2020-06-08 课时:95分钟

Hi-c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Hi-C是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技的简称,是由美国Job Dekker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发,最初用于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的染色质内和染色质之间的空间互作信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现已应用于基因表达的空间调控机制研究、构建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构建单体型图谱等方向。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研究已全面进入3D时代。

2020-06-11 课时:60分钟

Hi-c技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Hi-C是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技的简称,是由美国Job Dekker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发,最初用于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的染色质内和染色质之间的空间互作信息,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现已应用于基因表达的空间调控机制研究、构建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构建单体型图谱等方向。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研究已全面进入3D时代。

2020-06-11 课时:4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