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 --专家共识

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临床表现主要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中期的静息痛和晚期的组织缺损,后者包括溃疡和坏疽。一般来讲,通过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增加行走的距离,缓解疼痛,或者促进溃疡的愈合等的目的。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不良,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良,就面临着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糖尿病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变多累及下肢远端小动脉,在过去这部分病人就难以避免截肢。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血管再生的新技术,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救肢方法。

2014-09-25 课时:41分钟

多能干细胞与心脏病治疗:希望与挑战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发的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梗致死的心肌细胞被纤维疤痕代替发生的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我国重大健康问题,并且呈现发病率持续增加、年轻化等趋势,给我国家庭和社会带来越加沉重的负担。 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药物和介入治疗可增强心脏本身供血机能和收缩功能,但由于无法修复坏死的心肌细胞和逆转纤维疤痕,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心衰的发生;心脏移植可根治末期心衰病人,然而受限于心脏供体缺乏。因此,寻找更有效、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衰尤其是使纤维疤痕转变为健康的心肌细胞的治疗手段是这一领域的前沿热点和探索目标。

干细胞生物学为心肌再生医学开辟了广阔天地,也为解决心衰治疗这一难题展示了希望。近年干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进展显示如下三类可形成新生心肌细胞的起始细胞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即人多能干细胞(包括人胚胎干细胞和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成体心脏来源的心脏前体细胞和重编程的成纤维细胞。

在此将着重讨论从人多能干细胞获得不同分化阶段的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人多能干细胞源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的问题。

2014-10-27 课时:35分钟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细胞治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中,充满发展前景的干细胞治疗,更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与药厂关注的重点。来自台湾的李光申教授以幽默的风格介绍了以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2014-11-03 课时:30分钟

PHD2沉默提高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大量心肌细胞的不断丢失是心肌梗死发展为心力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的重要病理机制。
由于成年心肌自我再生能力极弱,挽救和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是治疗心肌梗死的目标。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已有上百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这些结果虽然证明干细胞移植有一定疗效,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细胞在缺血缺氧、超氧应激的移植微环境下的存活率及功能低下,这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4-11-14 课时:24分钟

李光申: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细胞治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中,充满发展前景的干细胞治疗,更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与药厂关注的重点。

来自台湾的李光申教授以幽默的风格介绍了以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小脑萎缩症(Cerebellar Atrophy)的全名为「小脑退化性动作协调障碍(Cerebellar Ataxia)」,患者的小脑、脑干和脊髓会产生退化性萎缩。疾病特征是因小脑萎缩、小脑功能不良所引起的缓慢渐进性的共济失调,如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不协调;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等。

在临床上的表现除了以小脑的症状为主外,也有些患者因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病变引起其他症状,包括复视、巴金森氏症、肌肉萎缩、四肢感觉异常或肌跃症等。

发病年龄在不同类型的小脑萎缩症稍有不同,一般多半在青壮年20至50岁之间。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演讲将分享对于此类患者,经由静脉输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之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以及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经由规范化生产,成为药物供临床常规使用之经验。

2014-11-18 课时:30分钟

癌症干细胞表达的细胞朊蛋白在大肠癌中的应用

中科院动物所陈佺教授介绍了CSCs表面的一种新型标记分子PrPc,PrPc在调节CSCs的EMT过程中十分重要,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结肠癌转移的新型靶标。

2014-11-21 课时:23分钟

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肿瘤的发展

来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时玉舫教授分别对一下几个内容做了详细介绍: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的研究现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激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相关技术知识。

2014-11-26 课时:21分钟

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

中科院院士吴祖泽在“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以《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为题,主要围绕世界各国干细胞研究成果,如何制定规范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行为准则展开。
美国Osiris医药公司5月17日宣布,加拿大卫生监管机构已批准使用该公司的Prochymal药物治疗儿童急性移植抗宿主疾病(GvHD),Prochymal成为全球首个获准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干细胞药物。

韩国已批准两例干细胞治疗药物

2011年7月11日,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宣布,准许由FCB-Pharmicell公司开发的心脏病治疗药物Hearticellgram-AMI投放市场销售。接着于2012年1月8日韩国食品药品厅表示,本月中旬或将批准Medi-post公司的软骨再生治疗药物Cartistem和Anterogen公司的肛瘘治疗药物Cuepistem的生产许可。根据韩国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若Cartistem和Cuepistem获得生产许可,可以在一个月到两个月内进入韩国市场。

对我国干细胞领域监管的启示

与上述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儿?吴院士认为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质检标准与质检受理单位,二、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审批规程和监控规则有待理顺,三、一些单位作了过度的、不科学的商业炒作,造成负面影响。
2011年12月16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各个干细胞研究单位需按照此通知进行自查自纠工作。接着于2012年4月,又出台了《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暂行)》 、《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初稿)》两个文件。

干细胞的体外修饰

干细胞制剂的制备除必须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干细胞制剂的检定必须符合《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外。若干细胞的体外修饰涉及基因修饰,还须遵守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若与其它生物材料联合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管理规定。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需要严格的科学设计、科学实践、科学鉴定、科学审查、科学管理和相应的科学资责、严格的准入、监管制度。
由于其在细胞材料的征集、管理、研究、使用、近期与远期影响等方面的特殊敏感性,必须接受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督,严格遵循相关的法规制度,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切实将患者和受试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

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的要求

吴院士指出,申请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并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承担过药物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具备干细胞研究经验,并经过相关培训,取得培训证书。

2015-01-16 课时:67分钟

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 从基础到临床

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Perina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又称出生相关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指的是胎盘、脐带、脐带血等围产期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对人P-MSC的鉴别、分离、培养、产品制备与保存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建立了从人胎盘、脐带和脐血等组织中鉴别、分离、规模制备出高纯度P-MSC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低血清培养技术,冷冻保存技术、发明并构建了P-MSC种子库、产品库、生物学功能综合分析的技术平台。制备的P-MSC具有产量高、纯度高、培养时间短、细胞活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注射用间充质干细胞制造和检定规程》以及多种相关技术标准,获产品执行标准证书。这些标准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干细胞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系统地研究了P-MSC与骨髓MSC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异同,发现P-MSC与骨髓MSC有类似特性,但增殖分化能力更强,免疫原性更低,具有很好的造血支持、免疫调节以及组织修复与再生功能,其机制与P-MSC分泌众多因子和PGE2等有关。P-MSC不具致瘤性, 也无明显促瘤性, 对白血病生长有抑制作用。由于胎盘脐带取材方便,P-MSC的提取和应用系变废为宝且不存在伦理问题,特别易于产业化操作。

随后,我们对P-MSC的治疗潜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现P-MSC对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有治疗潜能,其机制与MSC免疫调控,支持造血,促进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有关。对一些重症患者开展了实验性治疗研究, 已经取得的资料表明P-MSC安全性和疗效良好,为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5-01-22 课时:32分钟

成体干细胞基因修饰策略及应用基础研究

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间充质干细胞(MSC)、内皮祖细胞等多种类型,在多种疾病的治疗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成体干细胞临床应用依然存在植入效率低、功能不显著等问题。干细胞治疗通过组织重建以及分泌生长因子等综合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利用特定功能的基因修饰有望提高成体干细胞的治疗效果。

重组腺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转移载体,但部分干细胞缺乏其受体CAR,因而其感染效率很低。另外, 腺病毒载体携带外源基因的容量有限。为提高重组腺病毒载体修饰成体干细胞的效率及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下工作:
(1)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改构: 对5型腺病毒载体的纤维顶球进行了改造,将其替换为B组11p型腺病毒(Ad11p)的纤维顶球,从而改变了它的靶向性,增强了对造血细胞的感染效率;改构腺病毒通过CD46介导而实现对血液细胞的感染;通过和甲病毒的融合,提高重组腺病毒携带外源基因的容量及表达效率;构建了外源基因非整合于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2)成体干细胞基因修饰提高存活及植入效率。鞘氨醇激酶(SPK)是一种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的信号分子,其产物S1P对干细胞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SPK基因修饰可以明显提高骨髓MSC胞内SPK酶活性并促进细胞的存活和归巢,表明SPK基因修饰是提高MSC应用效率的有效策略。
(3)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修饰干细胞特性及应用。生长因子的基因修饰也是增强干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具有促进肝再生、血管生成和抑制纤维化等多种功能的生长因子。在实验动物模型中,HGF基因修饰的骨髓MSC对心肌缺血、放射性肺损伤、肝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损伤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成体干细胞基因修饰能够提高干细胞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01-22 课时: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