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植入电极激活脊髓神经,让长期卧床患者重新行走
患者因为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已经卧床一年半时间,但是她在两位科学家的帮助下,通过在脊髓中植入电极,如今已经能够站立并行走250米的距离。
Nature:利用CRISPR筛选揭示T细胞的营养物感应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视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构成调节性T细胞(Treg)营养物感应机制的生物开关。识别这些酶组分(即生物开关)仅是绘制和理解T细胞调节网络中营养物感应机制的开始。
科研人员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研发出一种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功能化电极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Platinum Nanocrystal Assisted by Low-Content Iridium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Electr
新品首发 | 装备独立8通道移液器+智能感应抓手!华大智造发布MGISP-Smart 8
10月29日,华大智造自动化线新产品——MGISP-Smart 8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在青岛第十六届全球基因组学行业创新大会首次发布。
西班牙科学家通过大脑植入电极技术让一名盲人成功识别形状和文字
根据西班牙《国家报》当地时间10月19日的报道,一项为盲人恢复部分视力的系统实验近日在一名57岁的西班牙盲人妇女身上取得成效。借助这一系统,这名妇女能够识别物体形状和部分文字。这一系统由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埃尔切市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设计,该系统通过在大脑负责视觉的区域植入电极,使盲人能够识别形状和部分文字。这也是该技术首次试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阐释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稳定及释放过程的“压力感应和调控”分子机制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属于疱疹病毒科β亚家族,是一种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的双链DNA包膜病毒。HCMV感染会给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或艾滋病人)带来致命危害,此外,还会引发胎儿死亡和新生儿出身缺陷等后果。H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三层架构:最外层是含有糖蛋白的脂质双分子层包膜(envelope),最内层
群体感应抑制剂:有助于绿脓杆菌基于CRISPR免疫系统的噬菌体抗性进化
2021年5月14日讯/抗菌素耐药性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绿脓杆菌是术后发生噬菌体病毒感染的潜在靶点。实验室研究发现,绿脓杆菌通过CRISPR–Cas适应性免疫系统基因,对噬菌体和其他寄生DNA产生免疫记忆,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快速进化并产生噬菌体抗性,从而限制了噬菌体疗法的使用。最近研究表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研发防跌倒感应系统可预测患者何时下床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陈笃生医院研发设计一套智能系统,利用热感应器识别患者下床前的特定动作,并在15秒内发出警报,呼叫值班护士在患者下床前赶到病床,以防患者摔倒。当热感应器识别到护士到达床边,会自动停止警报,整个过程免接触、自动化,且电脑屏幕上只有热感应图,不会显示患者影像,以保护隐私。据报道,医院之前使用重量感应垫或病床内置的重
Cell子刊:新研究揭示双缺氧感应的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1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人们对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然而,由于缺乏肿瘤特异性靶点,这些临床试验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一旦与抗原结合,CAR就会启动强劲的T细胞激活,随后通过通常包含CD3ζ和共刺激序列元件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结构域对靶细胞进行杀伤。肿瘤特异性对
研究揭示细菌感应铜新的信号转导通路
铜几乎是所有生物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但铜过量会产生毒性。铜天然具有抗菌功效,且作为消毒剂用于防止伤口感染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利用铜制品预防院内感染也颇受关注。此外,宿主的免疫系统可利用铜离子的抗菌作用来抵御细菌入侵。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蓝乐夫团队以重要人类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模型,发现新的感应铜离子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