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earch:科研人员开发干扰HIV-1病毒组装的RNA纳米材料
近日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课题组基于RNA纳米技术发展了一种可干扰HIV-1病毒在细胞膜上组装的RNA纳米材料。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 16.971),题目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ssembled RNA nanostructures for HIV-1
吸二手电子烟还会增加患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风险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电子烟使用率正逐年上升,很多人是因为戒烟而过度到电子烟,还有一些人认为电子烟的危害较小。实际上,大量研究证实使用电子烟与传统香烟一样会带来不良的健康后果。研究人员认为,与传统烟草香烟相比,电子烟产生的颗粒物较少,但电子烟气溶胶中的超细颗粒物含量可能更高,这些物质可能含有挥发性化合物和有毒金属,会损害肺部组织。尽管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辉团队联合化学学院吴丁财团队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王辉主任医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吴丁财教授团队,受腹膜不对称结构的启发,成功开发了一类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双面神”多孔水凝胶,成功整合抗变形、防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有望成为临床无张力软组织修复的一种理想材料。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刊 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影响因子 30.849),中山大学附
中国科学家设计出快速自愈的活体材料
自修复材料并非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概念。美国某服饰品牌此前就推出过能自动修复的衣服材料,其原理非常简单,只是通过提高线的强度,使铁钉插入后不能将线割断而只是把线拨开。然而这样的材料其局限性很大,面对如锐器等造成的割裂,其修复功能便不再能发挥作用。此后,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纺织品的涂层材料上。鱿鱼的环齿蛋白(SRT)蛋白具有“自愈”性能,在带
生物3D打印精准构建仿骨骼径向结构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阮长顺、潘浩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交叉协作,提出一种可用于挤出式3D打印的仿天然骨组织“松质骨-皮质骨”径向连续孔隙调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构筑策略,将分形学理论结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生物制造中,克服了传统挤出式3D打印技术难以实现径向梯度孔隙结构的困难。临界骨缺损修复作为骨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
Sci Rep:吸电子烟真能改变机体DNA并增加个体患癌风险吗?
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吸电子香烟的人群(vapers)或许会经历DNA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与吸烟者机体所出现的变化相似,尽管其并没有那么明显。
Advanced Materials: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口腔粘膜修复材料
口腔粘膜病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常伴有明显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口腔溃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光固化水凝胶粘合剂,可以用于修复口腔黏膜损伤。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标题为“Promoting Oral Mucosal Wound Healing with a H
新颖P掺杂MoS2/g-C3N4光催化杀菌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中生物污损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以半导体为基础的新型绿色光催化防污技术得到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继周课题组研究员张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构建出一种新颖的P掺杂MoS2/g-C3N4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的方法,显着提高了杀菌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
纤维素制成闪光材料无毒可降解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从纤维素(植物、水果和蔬菜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制造出可持续、无毒、且可生物降解的闪光剂。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这种闪光剂由纤维素纳米晶体制成,是通过结构色来改变光线,从而焕发出鲜艳的颜色。在自然界中,譬如蝴蝶翅膀和孔雀羽毛的闪光,都是结构色的杰作,这种色彩经历一个世纪也不会褪色。研究人员称,
儿童使用电子设备将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出现概率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儿童接触数字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使用电子设备也就愈加频繁,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一个由来自欧洲各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对比利时、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德国等8个欧洲国家的儿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儿童使用电子设备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之间存在显着关联性。相关研究结果以“Media use trajectori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