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万肠镜检查数据分析: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应提前到45岁
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占比高达9.4%,其中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结直肠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即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约10%的新发病例年龄在
《自然》子刊:癌细胞“以柔克刚”,物理免疫检查点“横空出世”!
免疫治疗发展迅速,重磅研究层出不穷。在和恶性肿瘤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研究者们逐渐发现部分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抵抗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影响细胞过继疗法的效果。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异常产生和交联,肿瘤组织通常比正常组织更硬,但单个肿瘤细胞通常比非恶性肿瘤细胞更软。细胞柔软度是一种生物力学特性,目前研究已经证明,肿瘤细胞的硬度降低与癌细胞
ANKRD13a通过独立于NF-κB与RIP1相互作用控制早期细胞死亡检查点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引起多种细胞反应,从炎症、增殖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凋亡和坏死下垂的形式出现。
Science:揭示大脑的岛叶皮层利用身体信号来调节恐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大脑依靠身体的反馈来调节恐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
新研究发现,身体发出的睡眠信号,竟是大脑 DNA 损伤拉响的「警报」
睡眠对所有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每天的睡眠量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年人每天大约睡 7-8 个小时,树獭睡 20 个小时,而自由漫游的野生大象只睡 2 个小时。对于人类来说,我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花在睡觉上。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只要好好睡一觉,我们就能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啦。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睡觉的,晚上睡眠帮助机体修复的机制是
Cell:新研究揭示身体某些部位为何对触摸如此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小鼠大脑中敏感皮肤表面的过度表征(overrepresentation)是在青春期早期形成的,可以精确定位到脑干。此外,定居于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向脑干传递信息的感觉神经元比身体较不敏感部位中的神经元形成更多的连接和更强的连接。
Sci Adv:识别出机体中自然杀伤性细胞抗肿瘤免疫力的新型检查点分子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蛋白-8样-2分子(TIPE2)或能抑制NK细胞的成熟以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IPE2是NK细胞的检查点分子,而且靶向作用TIPE2或有益于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的进行。
T细胞+检查点抑制剂!TCR2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评估gavo-cel、Opdivo、Yervoy治疗间皮素阳性实体瘤!
gavo-cel是一种新型TRuC(T细胞受体融合构建体)细胞疗法。
Nature子刊:对检查点阻断抗体进行葡萄糖链修饰可提高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和特异性,并降低副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川崎工业振兴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也称为检查点阻断抗体)有效地递送到小鼠大脑中,从而证实了它在治疗原位移植的胶质母细胞瘤(GBM)小鼠中的高效力和特异性。
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颠覆者,正在改变恶性肿瘤治疗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