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教授:恶性肿瘤中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治疗
,(第三届)肿瘤与免疫治疗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召开,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免疫基因治疗实验室主任杨莉教授为大家做了《恶性肿瘤中基于基因组的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将当前大热的“免疫治疗”和“精准医学”结合起来,为参会嘉宾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基因检测技术: 契合临床多元化需求, 推动精准医疗前行
从近期液体活检共识、NGS共识、卫计委发文规范临床应用等可知,在生物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应用医学技术进行精准医疗,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临床需求,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不可避免的话题。
Nature & Nat Commun:5个新型乳腺癌基因或助力个体化疗法开发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两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桑格学院研究所等机构(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有史以来最大的乳腺癌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研究者揭示了5个疾病发生的新型基因以及13个影响肿瘤发展的新型突变标记。
覃俊杰博士:走向群体化、个体化、精细化的宏基因组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对于分析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相关关系意义重大。现如今,以短序列、高通量为特征的二代测序技术,因为其测序成本低廉、文库制备无偏向性等优势带来了宏基因组研究的繁荣。
Cell Metabol: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个体化功能性的产胰岛素细胞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重大研究突破,他们开发出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替代细胞;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隐藏的能量开关,当“轻按”此开关后就会激活胰腺细胞对葡萄糖产生反应,而该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发出数以亿计的人类β细胞用来缓解糖尿病小鼠的症状。
中国互联网医疗标准化联盟:打破标准缺席僵局,共绘健康发展蓝图
4月7日-8日,中国互联网医疗标准化联盟首届发展规划研讨会暨技术标准工作组揭牌仪式在恒生电子总部所在地杭州恒生大厦举行。这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将步入"有规范、有标准、有保障、有引领"的"四有时代",为行业
安诺优达引进HiSeq X Ten系统 着力精准医疗与科研测序全球化布局
2016年4月11日,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和美国Illumina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购入Illumina HiSeq X Ten 测序系统。此次采购旨在借助HiSeq X Ten超高的测序通量及超低的测序成本,快速推进中国精准医学的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2
【盘点】多篇循环肿瘤细胞亮点研究助力个体化癌症疗法开发
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是存在于机体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CTC的检测通常是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痕量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来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对患者体内的肿瘤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实现实时的个体治疗。
Cell Rep:新生物标记将推动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
Colorectal cancer biomarker discovered, leading to potential personalized treatment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调节免疫系统应答的关键蛋白可能会成为检测结直肠癌的新生物标记,同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杀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
个体化蛋白质组学诊断眼疾 实践精准医疗新理念
医学专家们一直在寻找精准诊断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而最近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精准医学实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应用个体化蛋白组学为一位患有眼部疾病的病人成功制定了精准治疗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AMA Ophthalmology上。